9月12日,一场主题为“筑牢强国语言基石,赋能美丽乡村建设”的“校村联创共建,助力乡村振兴”文明实践活动,在柳市镇凰屿村党群活动中心精彩上演,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
当天下午,柳市职业技术学校副校长蔡正敏、党群服务中心主任杨公素、教师发展中心主任付娃娃、传媒社蔡燕老师、社区学校金怡老师,带领紫藤传媒社的同学们,与凰屿村党委书记兼融合发展中心主任郑岁权、妇女主任郑芬妹及村老人协会会员,共同参与了这场传统文化、语言文字与生态环保交织的盛宴。
在村党群服务中心三楼民俗文化展厅,蓑衣、石磨、风谷车,锡烛台、锡酒壶,一件件农耕器具与民俗物件,让人恍如进入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看着这些属于爷爷奶奶太公太婆那个年代的物件,同学们不由感慨万分。郑岁权书记向在场师生详细介绍凰屿村的三大宝——渔船、陶瓷、馄饨担。郑书记侃侃而谈,如数家珍,师生们听得津津有味,对上一辈人艰苦创业的精神充满了敬佩。
“这是庎橱,这是行廊灯……”这里的每一件展品都充满了生活的温度与历史的厚度,郑书记的方言讲解不仅加深了同学们对地方文化的理解,也凸显了语言作为文化传承基石的重要性。
随后,一场别开生面的“全域美”环保文化讲座在礼堂内热烈展开。易学导师郑茗老师,以《心归处,零污染——化腐朽为神奇》为题,从环保的视角,深入浅出地介绍了酵素在环保领域的神奇应用。郑老师的讲解生动有趣,她回忆起儿时在清澈河水中嬉戏的场景,唤起了大家对水源保护的共鸣。通过一系列贴近生活的案例,郑老师详细阐述了酵素在日常生活中的妙用,从洗菜、水果清洁到祛除痤疮、泡脚,每一项应用都让人耳目一新。她强调,用心与爱对待水源,因为“水知道答案”。现场互动热烈,同学们踊跃参与,对环保酵素的制作与应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郑老师不仅传授了环保酵素的制作方法,还向每位积极参与的村民与老师、同学赠送了环保酵素及手册,鼓励大家将环保理念付诸实践。
本次讲座听众是老少搭配,郑茗老师采用普通话与方言双语讲解。现场,同学们与老人们轻声交流心得,毫无压力。
同学们也从与老人的交谈中,了解了在乐清方言中,吃早饭被亲切地称为“吃天光”,吃午饭叫“日昼”,吃晚饭则唤作“黄昏”;脸盆被叫做“面盂”,夜点心则被赋予了“夜厨”的雅称。
本次“筑牢强国语言基石,赋能美丽乡村建设”主题活动,是柳市职业技术学校与凰屿村“校村联创共建,助力乡村振兴”又一次的文明实践活动。本次活动让同学们深刻理解了传统民俗文化的魅力,也了解了乐清方言中一些富有诗意的称呼,这些语言仿佛一格一格地刻印了农耕时代的阳光,将传统文化的美与语言文字的魅力,淋漓尽致地展现在同学们的面前。而郑茗老师酵素生态理念的推广,给村民与同学展示了变废为宝、生态文明的美丽乡村建设的创新理念。
接下来,柳市职业技术学校与凰屿村将继续深化文明共建,以语言文字为纽带,共同探索传统文化的现代传承路径,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文:蔡燕 图:蔡正敏 蔡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