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高职贯通培养模式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更好地推进此项工作,帮助各省互通互鉴,3月23日,全国中高职贯通培养研讨会议在苏州隆重召开。本次会议由高等教育出版社、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联盟主办,苏州建设交通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承办,来自全国16个省和直辖市的职业教育领导、专家和职业院校代表共420人参加本次会议,江苏、上海、浙江、山东、北京等9个省及直辖市的代表在会上作专题经验介绍,为与会人员提供了具有各地特色的中高职贯通培养经验。
海宁市职业高级中学党委书记、校长朱晓明作为浙江省职业院校唯一代表在会上作了题为《服务县域产业,打造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定向培养的“杭海模式”——海宁职高长学制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的专题发言。朱校长从学校在长学制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困惑与思考、探索与实践、成效与思考三个方面介绍了学校在中高职贯通培养模式上的改革创新举措。海宁职高开展中高职贯通培养已有22年的历史,随着近年来中职教育升学比例和长学制人才培养比例攀升,产生了县域产业人才流失、职教类型特色减弱、产教融合难推进等问题。针对以上问题,学校聚焦一个区域,实施“属地招生+定域就业”,促进人才供给本土化;聚焦一个产业,打破单边管理模式,携手许村镇政府、杭州职业技术学院、许村家纺行业协会合作开展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定制培养,并在许村家纺产业园区内建立“产业学院”,实现“一站式”的产学研创,为产业培养人;聚焦高质量育人,创新中高职一体化“311”模式,贯通一体化人才培养。这种长学制人才培养模式,为职业教育服务县域产业提供了“杭海”样板,吸引了教育部职教发展中心、中国职业技术教育期刊和浙江省教科院等领导、专家前来考察调研。
作为一所县域中职,海宁职高始终坚持“中等职业学校必须服务于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必须为主导产业发展培养技术技能人才,办地方离不开的职业教育”的发展理念,将学校教育与地方经济发展有机融合,对接产业办专业,实施“链上教育”。近几年学校对接县域家纺产业的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既促进了产教融合深入开展,帮助政府和产业留住、培养了人才,又推动了优质高职教育资源下沉到县域,满足了学生的学历提升和可持续性发展需求,拓宽了成长通道。这一模式为国家中高职贯通培养研究贡献了一所县域中职的海宁经验。(朱峥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