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现代产业学院是落实党的二十大关于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决策部署的重要体现,是以教育支撑现代产业发展的必然要求,对促进产教深度融合、提升产业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当前,我国正在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必须构建与之相适应的教育、人才支撑体系,建设现代产业学院恰逢其时、大有可为。但现代产业学院在建设过程中仍有一些问题值得关注。
一是认识不清。当前,很多部门、高校、企业对现代产业学院缺乏认识,将其与产业学院混为一谈。现代产业学院与产业学院在建设主体、布局领域、人才培养目标等方面存在显著区别。现代产业学院主要依托于本科高校、重点布局在新工科领域,培养现代产业所需的高素质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产业学院依托于职业院校、基本面向所有产业、主要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二是机制不畅。各地已有的现代产业学院多以校企双方共建为主,政府、行业协会等主体参与不足,没有形成完善、科学的多方共建联动机制。三是现代性不足。一些高校建设现代产业学院一拥而上,在传统产业领域也建设了许多现代产业学院,面向新兴产业不足,尤其是缺少人工智能、机器人等代表性新兴产业的现代产业学院,导致“现代性”无法得到体现。
为此,各地和高校应破解发展难题,加快现代产业学院建设步伐,推动现代产业学院快速发展。
一是加强高校与产业对接,让现代产业导向更突出。首先,高校与产业对接。突出围绕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兴产业需要,建立高校专业动态调整机制,地方政府可出台奖励办法,激励高校及时调整专业支持新兴产业发展,提高现代产业学院人才供应与现代产业需求的匹配度。其次,培养方式对接。既要引企入校,让企业全程参与现代产业学院建设管理全过程,又要引教入企,组织学生走进企业,开展实习实训、项目孵化等,了解产业最前沿,形成协同育人培养模式。再其次,科技创新对接。常态化开展校企对接,搭建产学研服务平台,共建研发机构,加速成果转化和项目孵化,联合开展科技攻关,破解“卡脖子”难题。
二是发挥优质企业带动作用,让参与主体更主动。从各地实践看,龙头企业、单项冠军等优质企业在建设现代产业学院过程中发挥了关键作用。这些企业对高素质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需求强烈,具备更强的资金、人才、研发等实力,许多企业本身就是产教融合型企业,建设现代产业学院的积极性很高。各地应当坚定支持优质企业建设现代产业学院,特别是重点扶持聚焦本地主导产业、前沿产业、新工科专业涉及产业等领域的优质企业,扎实落实产教融合型企业“金融+财政+土地+信用”相关政策,提高企业参与建设现代产业学院的积极性,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高校、科研院所之间的合作,促进本地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融合发展。
三是构建利益联结机制,让组织运转更顺畅。现代产业学院涉及多方主体,能否建立高效、科学的利益联结机制,是决定现代产业学院成败的重要因素。要鼓励现代产业学院在主体地位、决策机制、产教融合等方面开展探索,特别是在“共建共商共治”管理运行机制方面,建立各方常态化沟通机制,探索多种形式的政产学研协混合所有制形式,协调各方在现代产业学院运营管理中的分工及利益分配。学校重点做好科研平台与团队建设、教学实训、技术支持、日常运营等工作;政府部门重点做好场地、资金、基础设施、人才引进等支持工作;企业做好参与人才培养、平台共建、设备提供、创新创业指导等工作;行业协会发挥好桥梁、纽带及服务作用,参与平台建设、课程建设、技术培训等。
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办论坛、建联盟等方式,提高各方对现代产业学院的认识水平,有效推动高校、企业等各方资源集聚和对接,促进现代产业学院发展。各地在推进建设过程中,可以筛选一批起步早、成效显著的现代产业学院作为典型展开宣传,提供可复制的建设经验,扩大现代产业学院影响力。
(作者刘磊 单位系山东省潍坊市改革发展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