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丽水市中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
时间:2023-03-22 来源:丽水市教育局网站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和浙江省教育厅有关文件精神,特编制丽水市2022年度中等职业教育质量报告如下:

 

1.基本情况

1.1.规模和结构

丽水市共有中等职业学校13所。其中,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8所;省一级中等职业学校8所,省二级中等职业学校3所;国家级中等职业教育改革示范校2所,省级中等职业教育改革示范校6所,浙江省“三名工程”名校3所,浙江省中职高水平建设学校4所。

丽水市中职学校品牌情况一览表

品牌

数量

学校

国家改革发展示范校

2

丽水市职业高级中学

缙云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

8

丽水市职业高级中学

缙云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龙泉市中等职业学校

云和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

遂昌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松阳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青田县职业技术学校

庆元县职业高级中学

浙江省改革发展示范学校

6

云和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

龙泉市中等职业学校

青田县职业技术学校

遂昌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松阳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缙云县工艺美术学校

浙江省“三名工程”名校

3

丽水市职业高级中学

缙云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龙泉市中等职业学校

浙江省高水平职业院校

建设单位

4

龙泉市中等职业学校

丽水职业高级中学

缙云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云和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

 

全市普职协调发展,普职比大体相当。2022年全市中职学校在校生人数为26831人,当年计划招生人数为14725人(含技工),其中中高职一体化招生2865人,中本科一体化全省面向丽水招生120人。职普招生比为48.32:51.68。

2021-2022年丽水市中职学生招生数表(单位:人)

 

2021年

2022年

中职在校学生人数

28660

26831

中职招生数

10735

14725

中高职一体化招生数

2304

2865

普通高中招生数

14149

15754

职普招生比

43.14:56.86

48.32:51.68

中本一体化招生数

116

120

 

1.2设施设备

全市中等职业学校有中央财政支持建设的实训基地6个,省级公共实训基地2个,省级实训基地18个,省级开放实训中心2个、省级校外学生实习实训示范基地5个、省级德育工作实验基地6个、省级学生创业教育基地5个、新型农民素质培训示范基地8个、企业职工培训示范基地4个,市级实训基地17个,市级课程改革专业基地12个。全市中职学校实训场所总面积12.02万平方米,仪器设备总值3.8亿元,生均仪器设备值1.461万元。校园网主干最大宽带达10000Mbps。全市中职学校纸质图书馆藏1945988册,电子图书909188册。

随着各学校的不断投入,硬件设施如教学大楼、实训基地、学生公寓、体育场地、餐厅等教学生活设施建设水平不断提升,学校数字化建设成效显著,校园环境整洁优美,学习环境温馨、和谐、优雅。全市中职教育已经彻底告别了“黑板上开机器”“作业本上做实训”时代,先进的实训设施为职业教育质量提升和培育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技术技能人才奠定了扎实基础。

1.3教师队伍

全市中职学校核定教师编制数为2244人,其中专任教师数为2104人,专业课教师(含实习指导师)数1128人,“双师型”教师1013人,占专业课教师和实习指导师的比例为89.8%,高素质“双师型”教师775人,高素质“双师型”教师数占“双师型”教师比例为76.5%。专任教师师生比1∶12.6;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99.87%,副高级及以上职称占比36.75%,研究生以上学历占比9.1%。建成16个省级名师、名大师工作室。5位教师获得第三届浙江省黄炎培职业教育杰出教师奖,1位教师获得第十三批浙江省特级教师称号,1位教师获评“全国技术能手”称号。

2.学生发展

2.1学生素质

坚持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弘扬浙西南革命精神和工匠精神,全力培育“绿谷工匠”。创新思政课教学,健全德技并修、工学结合的育人机制。深入实施中等职业学校“文明风采”活动,全力推进“三全育人”工作。

    一是德育工作规范有序。全市有206名德育工作人员,坚持“以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教育理念,各职业学校积极探索学生良好心理素质形成的规律与方法,强化学生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养成。各校普遍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各校均建有心理咨询师并配备心理辅导教师值班值岗,并注重课程思政,同时通过生动活泼的德育手段,富有实效的德育途径,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和道德素质,培养学生爱国、爱校情怀,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特别注重“德技”并重的“工匠精神”培育,促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做事,知行合一,全面发展,健康成长。全市中职学校大力弘扬践行“浙西南革命精神”,开展“讲好红色故事”主题教育活动、红色研学实践活动,为学生健康成长奠基。我市中职学校先后涌现出全国人大代表黄美媚、“全国向上向善好青年”叶石云、“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范丽峰等励志成长典型人物。

是积极推进校园文化建设。充分发挥文化育人功能,推动优秀文化进校园,进一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职业理想和工匠精神。各中职学校按照校情,制定了不同的校园文化建设方案,通过举办校园运动会、篮球比赛、拔河比赛、合唱比赛、趣味运动会、课间操等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以及开展朗诵比赛、歌咏比赛、征文比赛等主题教育活动,培育学生良好的品行,积极营造健康向上的校园氛围。全市共有学生社团311个,包含了思政、技术、体育、艺术、创业创新等各个领域,开展了丰富的社团活动,在活动中使学生感受与传承中华优秀文化和传统美德。

是注重生技能培养。2022年在省职业能力大赛中共有69名师生生获奖,比上一年增加11人。丽水职高毛浩楠和韩景灏同学获国赛二等奖。云和中职校的季海平老师摘取国赛第一名,授予“全国技术能手”。顺利举办丽水市第二十届中职学校师生技能大赛,大赛由市教育局、经信局、文广旅体局、人力社保局4个单位主办,其中学生设28个普赛项目,另设9个指定项目和7 个特色项目。教师组设15个项目。本届技能大赛在规模上、形式上、参赛人数上都有了大幅的提高。

四是单考单招有新突破。全市4348名学生参加考试,上线4297人,上线率达99%。其中:本科上线人数达273人(增加90人),单考单招本科增加42人,增幅达历史最高。云和职技校学生钟薇薇位列全省旅游类第二名,景宁职高旅游类上本科人数排在全省第二名。

2.2就业质量

2022年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人数为8613人,双证获得率为82.4%,就业学生人数为8549人(包括升入高一级学校继续接受高等教育的学生),毕业生的初次就业率99.26%,专业对口率92.4%。毕业生就业分布产业有地方特色的青瓷、宝剑、石雕、木玩产业,第一产业农林牧鱼类,第二产业的加工制造类、交通运输类、信息技术类,第三产业的旅游服务类、文化艺术类、财经商贸类、教育类、医药卫生类。

3.质量保障措施

3.1专业布局

2022年全市各中职学校根据 “做强主体专业、拓展新兴专业、建设特色专业、提升传统专业”的思路,对接市委市政府“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国家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市”“大花园”要求,紧密对接半导体全链条、精密制造、健康医药、时尚产业、数字经济等“五大产业集群”发展需求和区域经济转型升级需求,紧密对接传统文化产业和非遗文化,培育与产业发展匹配的特色、主干专业,开设了旅游服务、加工制造、财经商贸、信息技术、文化艺术等13大类48个专业(方向),共134个专业布点,按照“一带三区”的理念,先后成立了“丽缙青中职联盟校”、“云景中职联盟校”“龙庆中职联盟校”;在市职业高中增挂了“丽水市红色旅游产业学校”、缙云职业中专增挂“丽水市装备制造产业学校”、青田职业技术学校增挂“丽水市石雕产业学校”等专门化学校牌子。全市4所高水平学校,19个高水平专业,通过1年半的建设形成成果102个,在省教育厅和省财政厅的联合中期验收中获评优秀“双高”建设地级市。丽水职高和缙云职业中专获评优秀高水平学校;丽水中专的学前教育专业、缙云工艺美校的工艺美术专业、松阳职业中专的茶叶生产与加工专业、青田职技校的工艺美术(石雕工艺)专业获评优秀高水平专业。

丽水市主导产业与主体专业对接情况一览表

县(市、区)

主导产业

主体专业名称

市辖区

五大产业集群(半导体全链条、精密制造、健康医药、时尚产业、数字经济)

机械制造技术、数控技术应用、汽车运用与维修、旅游服务与管理、中餐烹饪与营养膳食、学前教育、护理

青田县

石雕、旅游、鞋服

旅游服务、中餐烹饪、电子商务、石雕工艺、计算机应用

缙云县

机械装备、电器电子、电商、茶叶、蚕桑、畜牧、蔬果等

数控技术应用、汽车运用与维修、电子技术应用、会计电算化、旅游服务与管理、工艺美术、学前教育

遂昌县

茶叶、竹业等农业主导及旅游

机电技术应用、电子与信息技术、电子商务、旅游服务与管理

松阳县

制造业和茶叶

茶叶生产与加工、机电技术应用、电子技术应用

云和县

木玩、轴承

机械加工技术(轴承加工技术)、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民间传统工艺(木制玩具设计与制作)

庆元县

食用菌

数控技术应用、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会计、

景宁畲族自治县

旅游

旅游服务与管理

龙泉市

青瓷、宝剑、汽车空调零部件

民族工艺品制作(青瓷、宝剑)、数控技术应用、电子商务、旅游服务与管理

 

全市浙江“双高”建设中期绩效评价情况

序号

学校

建设专业

层次

等级

1

丽水职业高级中学

旅游服务与管理

A 类

优秀

2

机电技术应用

A 类

优秀

3

龙泉市中等职业学校

民族工艺品制作

(青瓷工艺)

A 类

良好

4

数控技术应用

A 类

良好

5

缙云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电子技术应用

A 类

优秀

6

机械加工技术

A 类

优秀

7

云和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

民族工艺品制作

(木制玩具设计与制作)

A 类

合格

8

电气技术应用

A 类

合格

9

松阳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电子技术应用

B 类

合格

10

茶叶生产与加工

B 类

优秀

11

丽水中等专业学校

学前教育

A 类

优秀

12

缙云工艺美术学校

工艺美术

A 类

优秀

13

遂昌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机电技术应用

B 类

良好

14

电子商务

B 类

良好

15

青田职业技术学校

旅游服务与管理

B 类

良好

16

工艺美术(石雕工艺)

B 类

优秀

17

庆元县职业高级中学

木材加工

(竹制品加工与营销)

B 类

良好

18

现代农艺技术(食用菌)

B 类

良好

19

景宁县职业高级中学

旅游服务与管理

B 类

合格

 

3.2质量保证

一是推进教学方式多样化。各中职学校以实际工作岗位需求为依据,以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为目标,创新专业设置与课程体系改革,以学生为主体,加强行动导向教学法研究,改变传统的单向灌输式教学,探索课堂教学实行项目教学、案例式教学、仿真教学、模拟教学和岗位教学等多样化教学方法,注重运用多元智能理论,因材施教,重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全面提升教学质量。

二是全面开展课程改革。全市13所中职校全部参加选择性课改,200余位教师参与12个课改专业基地活动,受惠学生2万多人,促进了全市中职教育的“三大转变”,真正实现“抱团前行,共同发展”。目前,全市新开发了选修课程563门、校本教材331本。各中职校根据学校专业特点构建了“核心课程模块+自选课程模块”的“双模块”课程体系,实现“三大融合”即:专业课程与特色课程互融、教学活动与实践活动互融、专业文化与本土文化互融。制定《丽水市中等专业课改专业基地考核标准》,对基地学校的工作机制建立、课程开发与共建共享、教学研讨与创新、学生核心素养培育等一系列工作开展进行考核评估,每年给予基地建设资金4万元/个,获得优秀基地奖励5万元/个,良好基地奖励2万元/个。

三是制定实施学生毕业标准。以立德树人为核心、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专业基础与区域产业相结合为原则,联合企业、行业,制定《丽水市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毕业标准》,完成机械、旅游服务、电子电工、会计、计算机、电子商务、汽车维修、工艺美术、学前教育、烹饪等10个专业毕业标准的制定,推动毕业生质量监测改革和实现学生高质量毕业。

四是大力推进现代学徒制试点。深入推进校企合作,继续深化产教融合,持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在全市所有中职学校进行,共有56个现代学徒试点专业,10649名学生参与,与369个企业形成合作教学。目前,全市建成省级现代学徒制试点县1个、试点学校5所。根据与市人社局、市财政局联合出台的《丽水市职业教育“百名大师、千名高徒”结对培养工程实施方案》,2022年全市中职校共聘请44位企业大师与331名中职师生进行师徒结对。根据与市经信局、市人社局、市文旅局联合印发的《丽水市产教融合型企业认定办法》,建立产教融合企业共13家。

五是开展“校企校电大直通车”试点。为打破中职就业班学生的成长“天花板”,让每一个学生都可以走得更远,融合企业和电大的育人资源,开展“校企校电大直通车”模式试点,按照中职、大专两个阶段教学和课程等资源相互衔接,统一采用学分制进行教学过程管理,同时结合企业提供的学徒岗位,进行教学计划的修订。

拓宽毕业生升学渠道。全市中职毕业生8613人,进入高一级学校就读人数为6209人,中职毕业生升学率为72.09 %,其中,通过职教高考和单招单考进入高校3478人,通过中高职贯通进入高校 1951人。

3.3落实教师编制,教师培养培训情况

一是对中职学校实行“编内外聘、财政定补”政策。各中职学校都建有一支素质良好、数量保障、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针对某些紧缺专业,有些学校实施了“先进后考”政策,同时积极鼓励行业企业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和能工巧匠到学校任教。

二是积极开展在职教师的培训培养。大力培养培训“双师型”人才,全面切实推进“工匠进校园”“教师进企业”的“双进工程”,2022年全市“工匠进校园”和“教师进企业”人数分别为103人和744人。合作企业设置教师实践基地数421个。

4.校企合作

4.1校企合作开展情况和效果

不断深化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推动职业教育服务地方“绿色战略”,为经济社会转型发展培养了大批高素质的“丽水技工”。全市中职学校签订长期合作协议的企业421家,其中大中型企业95家。本地中职校牵头的职业教育集团9个,省级校企合作共同体7个,市级校企合作共同体14个。评选市级产教融合培育项目13个,其中重点培育项目8个。

一是坚持对接现代学徒制办学校,推进校企双元合作。坚持推进现代学徒制度,因地制宜的进行试点,初步形成了校企“共同招生招工、共同制定培养方案、共建课程教材和基地、共同组织实施工学结合教育教学模式、共建师资队伍、共同考核评价”的“双元育人”机制。突出对学生操作能力及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把过程与结果、理论与实践、技能与态度、校内教师评价与企业社会评价相结合,从而达到合理、规范、科学评价学生的发展,实现从校园到企业、从课堂到岗位的空间转换和从自然人到职业人的角色转换。

二是坚持对接产业需求设专业,促进校企绿色合作。按照“围绕产业设专业,办好专业促产业”的思路,坚持“全市一盘棋”,引导各职校紧密对接生态经济需求,建立优胜劣汰、随产业发展动态调整的专业设置机制。各职校对接传统文化产业和非遗文化,培育与产业发展匹配程度较高的区域性品牌专业,基本形成了主次分明、优势突出、错位发展的区域专业集群,基本形成了“一校一品”“强校多品”的特色专业布局。

三是坚持对接生产过程开课堂,促进校企精准合作。依据行业企业人才需求,参照职业行业标准,把学生学习的过程与生产过程有机融合。通过构建理实一体数字化车间、请企业人员到车间授课和带学生到企业车间“识岗”“跟岗”“顶岗”,以及“引校进厂”“引厂进校”“前店后校”等校企一体化的探索合作形式,让学生“所见即所得”,颠覆“黑板上开机器,口头上讲原理、作业本上做实训”的教学模式,形成了项目引领、任务驱动、内外双线等一系列异彩纷呈的教学方法,实现了“做中学、做中教”的理实一体化课堂教学模式。

四是坚持对接企业园区建基地,促进校企共赢合作。学校根据人才培养需要,把实训基地建在企业园区或企业里,企业把人才培养和培训基地建在学校里,开展联合办学实践和实训基地产业化实践,既提高了学生的实际操作水平,同时也降低了实训成本,企业同时也提高了员工培训质量,还节约了生产成本,实现了学校、企业的双方共赢。

五是坚持对接创新发展搭平台,促进校企开放合作。为学生多样化选择和多路径成才搭建“立交桥”。目前,全市中职学校积极推进选择性课程改革,以课改促科研,认真开展“万众创新、大众创业”的“两创”教育,建立了产业技术进步、学生多元成才驱动课程改革的机制。积极促进校企产学研一体化,鼓励打造产学研共同体,培养服务区域发展的技术技能人才,重点服务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的技术研发和产品升级,促进校企合作进一步走向开放。

六是加强创业创新教育平台建设,推进专业与产业的融合。各中职学校积极响应“万众创新、大众创业”,一方面开设创新创业课程,加强两创教育;另一方面,充分挖掘潜力在校园内外开设创新创业园。在创业创新中,紧密联系地方产业链和文化特点,引导建立一个综合性产教融合实践基地。

4.2学生实习情况

一是全市中职学校基本按照教育部《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规定》文件规定,保证学生实习安全有效。

二是加强与企业之间的合作,为学生实训实习提供良好的平台。

三是学校开展学生就业指导教育、创新创业教育,帮助学生养成良好职业素养。

四是详细制定学生顶岗实习计划,选择合法经营、管理规范、实习设备完备、符合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实习单位安排学生实习,签订顶岗实习三方协议书(学校、实习单位和学生(或家长)),采用“三位一体”的实习管理方式,选派优秀指导老师统一带领并跟踪指导,通过实习培养了学生的职业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今后走上工作岗位打下基础。

2022年全市未发现违反《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办法》的情况。顶岗实习学生都能按要求取得实习报酬。

5.社会贡献

5.1技术技能人才培养

各中职学校重视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工作,及时总结经验,积极探索创新,2022年毕业生双证获证率达78.36%,为学生未来成长打下坚实基础,也为地方人才的保障打好基础。同时坚持为地方服务,毕业生生在本地就业率达63.89%以上,就业单位对毕业生职业技能满意率高。2022年省厅下达职业培训任务数为50000人次,实际完成数为58383人次,完成率达116.77%,包括旅游、餐饮、民宿、超市、茶叶等方面人才,为全市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提供了有力支持。

5.2社会服务

疫情防控期间,全市“职业教育活动周”在丽水市职业高级中学启动后,在线上线下由各校分会场组织。活动周期间,全市13所中职学校,1所高职院校,100%开展活动,3万余名师生参与社会服务,塑造了良好职教形象;有307家企业进行了开放活动,但因受疫情影响,共有家长、企业代表、社会群众、中小学生约8千人次进校园参观职业体验,取得了良好效果。

进一步完善“县级社区学院、区域中心成校、乡镇教学点、村联络点”四位联动的成教网络化布局,明确“群众聚在哪里,培训就办在哪里”办学理念。截止2022年有11所社区学校创成省现代化学校。2022年完成社会人员初高中学历提升4864人,完成省年度计划112.54%;大专及以上学历提升学员15911人,完成省年度计划135.73%。

以“浙学通”为依托,投资15万元建设“丽学通”终身学习公共服务平台,引导全市老年学校100%在“浙学通”上注册,利用“浙学通”开展老年教育活动,浙学通上丽水经常性参加教育活动老年人数排名全省第二,老年教育办出丽水特色。评选优质(示范)老年学校20所,全年组织老年人智能技术运用培训56447人次,完成省年度计划110.46%;征集老年人智能技术运用培训优秀教材24个、老年智能技术运用培训优秀教学案例23个。

 

5.3对口支援

全面落实职业教育东西协作行动计划,完善职业教育扶贫工作机制,贯彻落实丽水市与泸州市签署的《东西部扶贫协作框架协议》,丽水市职业高级中学、青田县职业技术学校等中职学校对四川古蔺职业高级中学等学校进行结对帮扶,在专业建设、招生就业、学生管理等方面进行指导。2022年我市接受帮扶地来丽就读学生58人,叙永县中职毕业生生21名,其中:16名学生2022年6月参加四川省对口招生高考,均被录取,1名学生回叙永当地就业,4名学生继续留在浙江方正机电有限公司新能源工业部就业,就业率100%;青田职技校接收古蔺县中职生20名,学习时间结束后均回古蔺县参加高考。

6.政府履责

6.1经费

2022年全市各中职学校的生均公用经费均不低于2500元。职业教育经费中省财政投入3474.32万元,地方财政投入4.5亿元。全面落实中等职业学校免学费政策,一是对所有参加中职资助工作的人员进行全面系统的培训,掌握政策、熟悉政策,提高工作的人员中职资助工作的自觉性。二是全市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都成立了中职资助工作机构,确定了专门人员,明确了工作职责。三是扎实开展了中职资助工作,落实了中职资助专项资金,确保符合条件的职业学校学生人人都能享受资助政策。

6.2政策措施

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印发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和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全面贯彻落实浙江省教育厅等八部门印发的《浙江省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1-2023)》,全面贯彻落实全省教育大会、全市教育提质行动动员大会精神,推进职业教育与丽水产业行业深度融合,助力地方经济转型升级,打响丽水职业教育品牌。全面落实《丽水市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发展实施意见》,联合市人社局、市经信局、市文广旅体局印发《丽水市产教融合型企业认定办法》,起草《丽水市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助力丽水职业教育跃阶攀高。

7.特色创新

7.1创新引领、跨山统筹,全力实施“四项行动”

一是实施“百师千徒”结对培养工程。以培养大批高素质的“丽水技工”为目标,通过聘请百名大师(技能大师、工艺名家、拔尖人才等)与千名中职学生结对,力争各中职校每个专业都聘有1名以上大师进行师徒结对培养。二是实施“一带三区”统筹战略。推进中职教育市域统筹一体化发展,实现“实训资源、优质师资、专业布局、区域招生、毕业就业”等五大统筹,成立跨县域“联盟校”,在中职校增挂全市专门化学校校牌。三是实施“专业毕业”标准行动。制定机械加工技术、旅游服务、电子电工等10个中职学校专业毕业标准,规范学校办学行为。四是实施“课改基地”发展机制。全市组建12个专业课改基地,制定课改专业基地考核标准,转变“各自为营”的发展格局,建立“基地牵头”“合作共享”的专业发展机制,提升学校人才培养质量。

7.2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全力实现“四项助力”

一是助力产业发展。坚持“全市一盘棋”,统筹专业设置,紧密对接市域产业集群需求,开设了覆盖现代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农业等13大类48个专业,形成了“主次分明、优势突出、错位发展”的“一县一品”“一校一特”的专业发展格局。二是助力技能提升。各中职学校积极推进就业技能、技能提升、转岗转业、高技能人才、创业等5大领域职业培训,形成遂昌农村电商师、青田“石雕”匠人、“缙云烧饼”师傅等各类职业培训品牌,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三是助力非遗传承。弘扬传承非遗技艺,努力培养新生代大师,如龙泉中职校建设青瓷、宝剑非遗传承教学基地,在新生代大师中龙泉中职校毕业生占2/3以上;青田职技校的石雕专业成为培养“未来青田石雕大师”的摇篮;松阳职业中专的古建筑修缮专业,为推进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培养一批技术技能人才。四是助力乡村振兴。践行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大力培养共同富裕所需的技术技能人才,如遂昌职业中专电子商务专业,培养了大批本土化农村电子商务人才;松阳职业中专的特色“茶链教育”,为松阳茶产业链培养输送了大量技术技能人才。

7.3立德树人、德技并修,全力点亮“四种色彩”

一是守住红色根脉。全市中职学校大力弘扬践行“浙西南革命精神”,开展“讲好红色故事”主题教育活动、红色研学实践活动,为学生健康成长奠基。我市中职学校先后涌现出全国人大代表黄美媚、“全国向上向善好青年”叶石云、“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范丽峰等励志成长典型人物。二是练硬蓝领本事。聚焦“人人出彩”时代命题,全力培养社会就业创业的主力军,近年来职业教育呈现“招生旺、出口畅”的良好局面。据不完全统计,全市24万产业工人中,职业学校培养的各类技术技能人才占比达到58%。三是促进绿色发展。坚持“红绿融合”发展,推进中职绿色生态教育,让“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更加深入人心,打造丽水特色的中职德育品牌。如丽水职高“荷美”德育,云和中职校“四化管理”德育等。四是守护古色乡愁。依托各县(市、区)特色资源,弘扬地方优秀传统文化,如青田职技校以青田石文化为基础,打造了“石文化”德育体系,获得全省教学成果奖中职类一等奖;缙云工艺美术学校在仙都黄帝祭祀活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促进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

8.存在的问题

丽水市职业教育发展取得了一定成效,为丽水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但与建设现代职业教育的要求相比,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主要表现在:一是对职业教育的认同不强。社会对职业教育“不同类型、同等重要”的理念还未确立,一定程度上存在“重基础教育轻职业教育、重普通高中轻职业高中”的现象。二是多元办学格局尚未形成。全市13所中职学校,仅1所为引入企业参与举办的民办中职校,未形成社会多元办学格局。三是专业课教师队伍水平有待提高。我市在全省有影响力专业教师不多,中职特级、正高级教师只有4人,副高级及以上职称(占36.75%)、研究生学历(占9.1%)占比较低。四是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有待深化。全市参与校企合作的规上企业仅有189家,多数合作停留在表面,“双元”育人的深度和成效不够明显。

9.下步工作思路

下一步,将继续把推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作为工作重中之重,加强统筹协调,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建立具有类型特色突出的、同市场需求相适应、同老区产业结构相匹配的革命老区样板的现代职业教育结构和区域布局,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技术技能人才支撑。

9.1强保障促引领,营造职业教育发展良好环境。

一是加强政策要素配套。研究出台《丽水市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在项目建设、专业发展、资源投入等方面加大力度,力争省级项目申报成功率占全省项目数的比例不低于5%。  

二是夯实高职院校统筹引领。建立丽水职业技术学院对全市职业教育的引领机制,加大技能人才“区域统筹、属地培养、本地就业”推进力度。积极开展“区域中高职一体化”“中本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探索县域高职分校、县域高职教学点、“3+2”等多种类型的区域长学制技术技能人才贯通培养。制定“中高职一体化”学生过程性评价标准,统筹安排高职、中职教学资源,使各层次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培养过程贯通衔接。

三是创新职业院校跨山统筹。组建丽水主干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统筹全市中职校建立标准共订、师资共选、课程共建、学分共认、资源共享平台。在丽水职业技术学院建立市级职教师资培训中心,制订市域职教师资培养长期规划,通过长短期相结合、学科通培与专题培养相结合,全面提升职教师资水平。

9.2抓统筹谋合作,构建共融共生“大职教”体系。

一是构建校企合作多边统筹。成立由政府、学校、企业参与的行业指导委员会,形成多方参与的多元办学格局。深入推进“百千工程”,形成具有丽水特色的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丰富校企合作形态,鼓励职业院校或高水平专业牵头成立专业性产教联合体,鼓励具有高水平专业的职业院校与产业园区、龙头企业合作,共建产业学院、产教融合共同体等。

二是强化专业布局统筹调控。根据丽水产业发展特点,加大对市域专业布局结构调整的统筹力度。建立专业认证预警机制,各中职学校集中资源办强2-4个主体专业,全市形成校际间错位发展、优势互补、各具特色、有序发展的专业建设新格局。优化专业动态调整机制,及时引导中职学校主动对接当地产业发展新趋势,动态调整专业设置,淘汰不符合产业发展方向、重复率较高、培养质量不高的专业。

三是深化教师培养多元统筹。畅通校企双师双向流动渠道,完善职业学校自主聘任兼职教师机制,实行“固定岗”和“流动岗”相结合的教师绩效优化机制,推动企业工程技术人员、高技能人才与职业学校教师双向流动。拓展山海协作教师培养渠道,通过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和甬丽人才交流合作等重点项目,“一对一”“一对多”校际结对、校长导学、名师带徒及线上线下结合等多种形式,全面提升人才培养、师资队伍、竞赛辅导、管理团队等办学水平。鼓励“柔性引进”高层次人才建立专家工作室,经考核合格给予工作津贴。

9.3重改革推提质,创建职教高质量发展新高地。

一是深化质量监测评价改革。构建多元参与、导向明确的科学质量评价体系,将德技并修、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育训结合、学生获取职业资格或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等纳入评价职业学校重要内容。

二是优化教育教学载体平台。构建“三全育人”新格局,加强职业学校德育工作队伍建设,从企业中聘请劳动模范、技术能手、道德楷模等担任兼职德育导师。推进职业教育标准建设,严格执行丽水市中职学生专业毕业标准,持续推进市级职业能力大赛,常态化举行以情境教学、项目教学、模块化教学为主题的课堂教学评比。

三是育训并举服务全民学习。落实职业学校实施学历教育与社会培训并举的法定职责。服务就业增收,开展普惠性技能培训。依托职业院校提供全产业链技术培训服务及技术支持。以职业技能等级认定试点社会培训评价组织为依托,开展劳动力转移、退役军人、农民工再就业等实用技能培训,开展小微企业职工技能提升和困难企业职工转岗培训。服务技术升级,实施高技能提升培训。与政府、企业、行业(协会)、龙头(领军)企业联合创建职业技能培训基地,开展技术技能升级的高技能培训,为企业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服务管理提升,提供定岗式精准培训。为企业一线管理人员提供定岗式精准培训,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