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暨工业职业技术学校2022年中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
时间:2023-01-05 来源:浙江省成人教育与职业教育协会主办

​ 一、学校概况

诸暨工业职业技术学校是诸暨市人民政府主办的全日制中等职业学校,是诸暨市中小学生研学实践基地、浙江省二级重点职校。学校前身是创办于1957年的璜山中学,1984年转为诸暨林业技术学校,1992年更名为诸暨工业职业技术学校。学校主干专业园林专业2009年被评为省级示范专业,学校招收初中毕业生,学制三年,规划全日制在校生规模约700人。

学校校园占地面积82860平方米,建筑面积18201平方米,资产2211.62万元,学校拥有实训场地面积12570平方米,实训设备总值665.80万元,有图书35612册,生均纸质图书66.69册,现有900平方米体艺馆、250米塑胶跑道及足球场、篮球场、乒乓球场设施和省级园林实训基地1个,学生宿舍、学生餐厅浴室等生活设施一应俱全。

二、学生发展质量

学校有全日制在校生568人,招生202人,上学年在校生546人。学校开设园林绿化(610203)、农机设备应用与维修(610113)和农产品营销与储运(610116)共3个农林牧渔类专业,其中园林绿化专业是省级示范专业。从年龄结构看,学生主要15—18岁,占学生总数的98.17%。2022年毕业生169人,较2021年毕业生149人增加20人。

(一)党建引领

1.坚持党建引领作用

积极推进“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改革,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和新的管理体制优势,继续开展“建党百年·领航育人”主题活动,强化“党史”学习教育,强化对党员以及教职工的教育和管理,创建规范化党支部。成立党员示范岗,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确保党支部的战斗力和党员的先进性。深化中层干部述职述廉制度,增强“五星育人、三名争创”活动实效,致力实现学校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双融合双促进双提升。

2.加深党史学习教育

紧扣“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目标要求,聚焦立德树人,彰显学校特色,注重融合创新,高标准高质量推进党史学习教育。将党史学习教育融入思政课堂和研学课堂,推进红色文化研学,引导青少年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同时作为诸暨市党员教育培训中心,以党史学习教育为契机,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工作、“清廉学校”建设向纵深发展。

3.不断擦亮党建品牌

继续抓好“五星三名”党建特色工作。深入推进“清廉教育”工程。着力夯实党风廉政建设的主体责任,继续深化清廉教育计划,做好做强清廉教育这篇文章。通过清廉教育馆、法律法规教育、警示教育和廉政文化活动推进,打响清廉教育品牌,创造政风清明、校风清净、教风清正、学风清新的育人环境,积极创建省级清廉学校;开展心理健康“幸福行动”。不断创新心理教育途径和方法,大力开展体验式心理健康“幸福行动”,利用生命教育体验中心,统筹专业课程教学、研学实践活动、家庭社会等资源,以“打造体验‘心’名片,提升健康‘幸’指数”为主题,创建幸福校园。

4.继续加深宣传力度

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善于运用一切场合、一切载体、一切方式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同时加大学校信息宣传工作力度,树立积极正面的宣传意识,充分发挥政府宣传机构、校园网站、学校微信公众号等的宣传功能,做好舆论热点引导和正能量宣传,全面宣传学校教育发展的新思路、新举措、新成就和教育教学动态、教育工作亮点以及教职工的精神风貌,扩大学校影响力,不断提升学校知名度。

(二)立德树人

学校围绕“以德启智、立德树人”这一理念,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因地制宜,搭建德育载体,开展体验式德育实践活动,增强学生德育体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1.开展特色德育活动

开展“此生无悔入华夏”系列活动。通过“同唱国歌”歌咏赛、“此生无悔入华夏”主题升旗仪式、“此生无悔入华夏——我为祖国点赞”主题班会、“此生入华夏 无悔中国人”主题朗诵、“我与祖国同呼吸”主题观影、“此生无悔入华夏 一片丹心绘山河”主题画展、法制主题讲座等活动进一步引导广大师生树立正确理想、信念、人生观、价值观,继承和发扬爱国主义传统,激发广大师生爱国之心,报国之情,强国之志。

开展“敬廉崇洁、诚信守法”主题教育活动和综合实践活动,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搭建一台“清廉大戏”,认真抓好“四个一”活动:即讲好一个廉洁小故事,结合家风家训,使清廉教育“进家庭”;上好一堂主题班会课,开展“诚信守法”、“节约光荣”等主题的班会课。

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通过集中开展法制教育宣传月、国家宪法日主题活动和毒品预防、反邪教、防艾滋、防网络沉迷等主题教育,利用禁毒教育馆、法制教育馆、模拟法庭、3D影视厅等各类场馆,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以及各种实践活动,促使学生深入学习、理解和践行24字社会主义核心观,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2.加强队伍建设

选派有爱心、有责任心、有担当、有良好品行的教师做班主任,建立健全班主任队伍考核制度。

坚持班主任例会制度,每月召开一次班主任例会,对前期工作进行总结,及时肯定工作亮点,提出不足之处,把上级要求落实到小处、细处、实处,强化学校的育人环境。组织班主任学习培训,开展“多一份关爱、强一份责任”、“返璞归真、干净做人”等主题的“青蓝工程”师徒结对活动。

选品学兼优、综合能力较强的学生进入校学生会,配合学校做学生管理工作,由团委书记专职组建管理学生会。

3.丰富德育渠道

将德育主题班会纳入校本课程,每周一课时,形成系列,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感恩教育、责任教育、诚信教育等。

开设国防教育课,每年新生入校都要举行军训,培养学生的吃苦精神、磨练学生的意志,增强学生的国防意识。

拓宽教育渠道,充分发挥家长委员会的作用,积极实施家长义教活动,形成家校合力,提高育人效果。

积极开展“三节”活动,通过“入团礼”、“成人礼”活动开展,增强学生自信心和责任感。

(三)在校体验

以“身心两健,一技之长”为育人目标,不断落实“双减”政策,协同落实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深化素质教育实践和新时代文明实践,整体推进美术教育、劳动教育、研学实践、生命教育融合发展,擦亮“知行合一”党建品牌。一方面是劳动教育,进一步完善劳动教育课程,提升劳动教育内涵,为社会培养更多优秀的技术型劳动人才。另一方面,加大学生体质健康训练力度,加强理论指导,制定训练要点。根据学生的身体差异性,制定训练目标,充分利用晨间活动、大课间活动、课外活动和体育课分层训练。布置适量的双休、假期体训家庭作业,持久训练,提升体训效果,提升学生体质,2022年度绍兴市体质测试位居中职类第二,力求新一年度绍兴市体质测试保二争一,推动体育锻炼与文化教育协调发展。

加强校企合作,通过师徒结对、顶岗实习培训等形式,培养成一个有良好职业道德的中等技能人才。4月,成功举办职业教育周,学生走出去菜苗义卖,农技工作者请进来专业指导,学生的技能水平进一步提升,深化产教融合,以实际行动助力乡村振兴。组织学生参加工种技能等级考试,中级工合格率达100%,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和进入企业工作的专业适配度。

学校通过各种形式积极解决师生在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截至目前,未发生重大安全责任事故。通过发放调查问卷统计,学生对校园文化与社团活动的满意度95%,生活满意度96%,校园安全满意度98%,毕业生对学校的满意度97%。

  (四)就业质量

2022年,学校毕业生总数为169人,就业169人,就业率100%,学校专业属于第一产业农经类专业,对口就业155人,对口就业率91.72%,毕业生初次就业月均收入达到5312元,在本地就业的毕业生占93.49%,学生实习就业供不应求,企业满意达98%。

(五)创新创业

1.制定与创新创业教育深度融合的人才培养方案

依托学校“产学互动、服务地方”的办学特色,服务产业转型升级和社会发展需求,将我校学生培养目标定位为培养为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各专业围绕总体定位,系统设计实践教学体系和创新创业课程体系,构建了创新与创业教育并举、创业与就业相结合、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的教育体系。

2.开设与社会需求相一致的创新创业训练营

举办创新创业训练营,邀请有创业经验的本地知名企业家等授课,采取“项目导引实训型”实践教学模式,与浙江宁巍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签订共建基地协议。

3.创新创业能力系统培养,实践教学平台丰富多元

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实践教学活动,如中职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模拟营销大赛、创业计划大赛等,建立“园艺社”,参与“乡村振兴”。

三、教育教学质量

(一)专业建设质量

学校开设园林绿化(610203)、农机设备应用与维修(610113)和农产品营销与储运(610116)3个专业,都是农林牧渔类专业,其中园林绿化专业是学校主干专业是省级示范专业。学校拥有实训场地面积12570平方米,实训设备总值665.80万元,人均实训设备值达1.25万元,生均实训实习工位数1.5个,建成了集教学、实训、培训于一体的实训场所近20个,实训设备的数量和实训条件达到专业教学要求,完全满足技能培养需求。学校为适应经济发展,打造与本地经济社会结构和现代产业体系建设相匹配的优势专业和特色专业成为专业建设的发展方向,确立以园林绿化为主干的专业建设发展思路。学校根据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制订完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通过到企业深入调研岗位对人才素质能力的需求,聘请行业、企业等专家,召开论证会,制定专业建设规划,完善人才培养方案,以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对技能人才的需求。学校通过“工学结合”职业教育基础上,利用项目教学、情景教学、模块化教学等方式,通过校企合作现代学徒制、“岗课赛证”等育人模式,探索建立符合应用型人才和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模式。加快产教融合,学校与浙江蓝美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浙江弟兄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诸暨市街新泉润农业有限公司、浙江宁巍机械科技有限公司、浙江鸿森机械有限公司等10余家大中型企业互建人才培养和实训基地,深化校企合作,共同育人,到合作企业进行现代学徒制活动、顶岗实习,并有部分学生在对应岗位就业,真正为企业输送技能人才。学校毕业生169人,就业169人,对口就业155人。学校毕业生取得中级技能证合格率连续两年(2020学年、2021学年)都达到了100%。

(二)课程建设质量

学校根据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制订完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坚持育人为本,全面发展,强化课程思政,构建“思政课程+课程思政”格局,开齐开足思政课程,在课程中融入思政教育,在专业课强调工匠精神,学好专业技能,为家为国贡献自己一份力量。在专业课程建设上,传统中职教育的核心课程有的知识陈旧、技能单一,为适应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探索基于“岗课赛证”融通引领下的课程改革与实施。“岗课赛证”即现实工作岗位、专业课程、技能竞赛、技能等级证书四位一体融通发展,将专业课程与企业工作岗位有机融合,将企业、行业标准纳入实际教学中,学生通过课程的学习即可和岗位无缝对接;将技能竞赛中掌握、应用的新标准、新业态、新工艺融入日常教学和训练,使技能教学标准化、规范化,将职业道德、职业素养等基本要求融入评价体系,增加综合评价指标;对接+X证书考核合理编排教学内容及顺序,将课程进行重构,不仅帮助学生快速掌握岗位要求,而且极大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实施“岗课赛证”四位一体融通培养有助于专业课程与岗位对接、让知识和技能更具有趣味性、挑战性、先进性。

(三)教学方法改革

学校通过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和引领性。在传承“工学结合”职业教育优良传统的基础上,结合新时代对高技能人才培养的新要求,改革创新育人模式。总结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等人才培养模式,推进教学改革,推广项目教学、情景教学、模块化教学等方式;通过现代学徒制等方式探索建立符合应用型人才和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模式。探索基于“岗课赛证”育人模式,教学内容重构,教学方法跟进调整,评价方式也有不同,把技能教学标准化、规范化,职业道德、职业素养等基本要求融入评价体系,增加综合评价指标,改变了传统教学评价中以结果导向的评价方式,将评价方式更注重过程性、多元性。同时学校探索跨界融合教育,成立以黄柳松副校长为导师的跨界融合创新团队,在绍兴市创新团队跨界融合联合教研活动中开出园林与语文融合课、数学与机械融合课,获得师生好评。

(四) 教材建设质量

教材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基础。学校设立教材管理委员会,建立严格规范的教材管理运行机制。选用教材的原则:必须全面、准确反映教学大纲的内容和要求,有利教师备课和教学,适应学生学习。严禁使用盗版教材。学校规范、合理使用课程教学资源,语、政、史选用国家统编教材,其他公共基础课程采用国家或省规划教材。专业课程选用国家或省规划教材,并采用与统编教材配套的教辅材料和教学参考书,做到既跟上时代步伐有新工艺新技术,又切合学校学生实际,校企合作编写《蔬菜生产》、《盆景制作》教材,做到了内容精选、突出技能性、实用性、可操作性,教材特色鲜明,使用效果良好。

(五) 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

学校成立数字化建设领导小组,统领学校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升级、完善学校数字化建设的各项硬件,学校网络架构,计算机房、多媒体教室、教师办公室电脑、笔记本,学校视频监控系统等。目前学校出口带宽1000M,IP-MAC绑定150余台,无线网接入设备46套,建成了完善的有线网络。校园网络现已基本形成了核心层、汇聚层及接入层三层结构。现有监控点80多个,实现了全覆盖、不间断、高质量的目标。完善学校管理平台,利用钉钉群、微信群实时交换信息。建立充实数字化教学资源,利用已有的外部资源。如浙江省之江汇教育网、中职资源网等,下载资料素材,上传资源库丰富校内教学资源;将教师平时开发的课件、教案、案例等整理到网上,充实资源库,实现信息资源共享,提高利用率。开发校本教材、多媒体课件、微课等教学资源30多个。同时为更好利用数字资源,学校申报浙江省信息化2.0工程,培训教师提高使用信息化能力,成功完成信息化2.0工程,为充分利用数字教学资源打下结实基础。

(六) 师资队伍建设

学校现有专任教师32人,生师比15.04:1,本科以上学历达100.00%,专业教师16人占专任教师的50.00%,“双师型”教师16人占专业教师的100%,学校聘请了7名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业技术专家、技师兼职教学,兼职教师占专业教师的43.75%,专任教师高级职称教师9人占专任教师的28.13%。学校高度重视师资队伍建设,“双师型”专任专业课教师比例不断增加。专业课教师保证每年到企业或生产服务一线实践一个月。积极开展以骨干教师为重点的全员培训,有长远规划、年度安排,有措施和经费保证,师资学历、职业道德、实践能力、教学水平、现代教育技术应用能力、综合素质等均有较大的提高。各专业均有1-2名专任高级教师为专业带头人。学校教师近3年在省级以上刊物上公开发表论文达20余篇。近3年专任教师参加绍兴市组织的竞赛获二等奖10多人次及三等奖20多人次。

(七) 校企双元育人

1.校企合作开展情况和效果。一是建立校外实习实训基地。与浙江蓝美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浙江宁巍机械科技有限公司、浙江鸿森机械有限公司等10余家企业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利用企业的资源,实施校企交替、工学结合,推进“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二是聘请企业专家组成教学改革与专业建设发展咨询委员会,指导专业建设。在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上,及时跟踪企业发展的需要进行调整,力求实现专业设置、课程结构与企业需求的“零距离”。企业从招生、专业设置、计划制定、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派员授课等方面开展全方位合作,真正实现校企合作的“双赢”。

2.学生实习情况。学校扎实落实《诸暨工业职校实习生(安全)管理制度》、《学生校外生产实习管理条例》、《诸暨工业职校学生实习守则》等制度,成立机构,指定专门指导老师、师傅进行精细化管理。加强督导检查,提高实习管理质量。学校从不安排学生从事有安全风险的实习活动,严格按照上级部门疫情防控指令,严禁学生特别是自寻工作的学生到疫情中高风险区域实习。并在学生离校之前和学生、家长签订《实习申请表》、《实习安全责任书》、《实习推荐表》,再办理顶岗实习相关手续。

学校在学生实习之前,首先对合作企业资质进行实地考察调研,实行合作企业“准入制”,由校务会议讨论决定最终合作企业并向教体局备案。要求各专业根据人才培养方案,提出实习计划,要求学生实习单位与学生所学专业对口或相近,招就处根据需求和合作企业联系共同制订实习计划,并要求企业不得安排学生从事有安全风险的实习内容。企业来校进行双向选择,经监护人签字确定后学生再办理相关实习手续,并要求学生离校之前学校、实习单位和学生(家长)签订符合规定、切实维护各方权益的实习协议。我校还为实习学生统一购买实习责任保险,并把相关政策告知给学校实习班主任、学生和家长。

学校制定和实施《学生实习工作具体管理办法和安全管理规定》、《实习学生安全及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等制度性文件,使学生实习的质量、安全等有了可靠保障。安排实习班主任和企业岗位师傅等专人管理,负责学生实习期间的业务指导和安全工作;实习单位、实习班主任和实习学生(家长)严格履行《规定》中安全职责。实习班主任每月按要求下企业探访实习生,填写《探访记录本》,了解学生在岗实习情况,并对实习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处理,确保每一名实习学生安全、稳定和成长。使学生、家长、企业满意度均超过95%。

四、服务贡献质量

(一)服务行业企业

促进本地区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学校内部所开展的职业教育活动符合本地区的产业结构以及行业结构,依照本地区特色产业的发展需求,选择不同类型的教育模式,积极调整教学方法与途径,探索更加多元化的教学思路。在职业教育与本地区产业发展相互融合的过程中,学校教学工作为产业的发展提供高素质人才,进一步优化本地区特色产业的人员发展结构,实现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同时,本地区的产业发展也可以为职业教育的未来发展指明具体方向。

(二)服务地方发展

学校把实习课堂直接搬到本地企业,组织学生到工厂半工半读,顶岗实习,充分利用企业的设备和人才资源,企业也可利用学校场地派技师到校对学生上课,使学生能尽快达到本企业的生产要求。加快专业设置调整,根据本地区市场需求开设相应的专业。市场需要细化分工种,学校的专业也紧跟市场的变化。学生就业时,学校先让本地企业挑选,尽可能多地让学生在本地企业就业,为本地企业服务,为本地经济出力,促进本地经济发展。

(三)服务乡村振兴

为进一步促进乡村振兴战略落地实施,各地、各部门密切协调,形成强大的工作合力,共同推动“农村美丽,农业兴旺,农民致富”的远景目标如期实现。学校发挥生力军作用,尤其是涉农专业师生力量的培养。构建“专业与产业、课程与岗位、教师与师傅”的“三对接”模式,扎实推进产业与教学融合。

(四)服务地方社区

多年来,学校以“做精做细学历教育,做大做强社会培训,做活做特校企合作”为发展战略,利用办学资源优势,树立“立足当地,以农为本,服务社会”的培训理念,认真履行职业教育职责,积极承担起面向社区居民和农村劳动力的各种培训任务。通过这些培训,提高社区居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和生存发展能力,促进就业与再就业及自主创业工作,从而提高他们的生活品味和生活质量。

(五) 本校特色服务   

学校除中职教育外还是诸暨市中小学生研学实践基地,成立近20年,每年为近8000名诸暨市初中学生提供一周的研学实践活动,诸暨及绍兴人防办、司法局、红十字会、关工委等机关单位与学校联合建设法治馆、禁毒馆、消防馆、清廉馆、人防馆、交通馆等各种展馆创建实践项目教育学生,省级“民主与法制”教研活动在学校研学实践基地开展,省政法委领导也带队到基地学习得到肯定,学校实践基地是绍兴市关心下一代教育基地,今年被评为省级清廉学校。学校研学实践基地真正成为诸暨市教育的一个亮点特色。

五、政策落实质量

(一)国家政策落实

学校根据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5]6号),提出的“立德树人、全面发展”,“系统培养、多样成才”,“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知行合一”等原则和办学思路,确定改进措施。

一是通过提升教师专业水平和引进优质师资,进一步增强办学综合实力和管理水平,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和社会服务能力。

二是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利用企业资源不断地改善办学条件提高办学水平,巩固和扩大学校发展所取得的成果。

三是加强作为浙江省重点扶持薄弱学校主干专业园林绿化专业的建没。

四是按照国家、省、市有关政策规定,严格审核申请国家助学金学生提报的资料,对拟资助学生进行公示,确保不随意扩大资助对象范围。对于非新生,除了上述审核项目外,还结合学生在校表现,查阅学生是否有违纪处分记录等情况,确认学生受助资格,特别加强了对学生是否退学的审核,杜绝了虚报、冒领等违规违纪行为的发生。2021-2022学年,学校共计为390人发放国家助学金75.52万元。同时还有1人获国家奖学金6000元,2人获炉峰金学金4000元,11人获求职创业补贴33000元,均已发放到学生本人银行卡中。

(二)地方政策落实

诸暨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职业教育发展,明确发展定位,加强督查考核,及时协调解决职业教育经费筹集、基础建设等问题,形成了“政府主导、行业指导,部门参与、齐抓共管的良好工作格局。学校认真贯彻落实严格遵守《职业教育法》、《教师法》等法律法规,规范办学行为。坚持党组织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和民主集中制原则,重大问题集体研究决定,重大事项都经教代会研究通过,自觉接受师生监督。深入开展体系制度建设,完善职称自评制度,确保各项工作有章可循。

(三)学校治理

2022年根据“多劳多得、优绩优酬”的原则,不断完善《学校教职工工作绩效考核评分细则》、《教师职称自主评聘改革工作实施方案》等制度,根据教干、教师和工勤不同的特点,着重从完成工作量和取得的实绩等方面进行严格、认真、细致、公开、公正的考核,受到了教职工广泛的拥护和支持。

学校根据上级文件精神,全面贯彻落实管理“一岗双责”和安全综治领导责任制,与教职工、各处室、班主任等签订安全责任书,扎实、有序开展各项安全工作。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依据最新疫情防控要求,全面实施落实各项防控工作,尤其做好重点人员的摸排、管理和宣教工作;贯彻落实“枫桥式”平安发展理念,按照“校内建网、校外借网、内外联网”总体目标要求,设置“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师生安全网格化管理网络,创新运用“枫桥经验”,每月定期开展一次网格化隐患排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教育共同体;进一步压实宣防责任,全方位、多层次大力宣传防诈反诈知识,努力形成学校全体教职工及学生、家长全员知晓、全员防诈反诈的宣传氛围,深入开展反诈“七一”活动,以建设平安校园营造安全稳定的育人环境;积极普及师生消防安全知识,提高消防实操能力,提升抗击突发事件的应变能力,开展“消防实操+疏散演练”等活动;切实加强食品安全、交通安全、防溺水安全、校舍安全、治安安全等宣传工作,提高师生的知晓率、防御率,完善“特殊学生”的动态管理教育工作机制,做到精准摸排,动态关爱到位有效,充分发挥班主任、心理教师、各级领导干部在学生工作中的主力军作用,关爱每一位学生的健康成长,及时化解学校“特殊学生”可能引发的安全事故隐患,达到建设和谐平安校园的目标。一年来学校未发生治安案件、伤害事件、群访事件、食品安全等事故,为教育教学提供了坚实的安全保障。

(四)质量保证体系建设

制度建设是中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根本。学校建立质量管理制度,根据学校具体的办学总体目标、教育教学活动的规律和实际需要,同时借鉴和学习先进的教学管理模式和制度;制定科学规范的教学管理制度,如教学的管理章程、教师的教学工作规范、日常的教学管理、进度管理、教学工作计划和考试办法、教学检查等内容。通过一系列相关的教有教学管理制度,明确学校各部门、人员的职责,保障教学计划的顺利进行,教学工作的有序开展,最终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另外,教学管理制度的建设注意个体差异,关注教师诉求,有效调动了教师的积极性,实现可持续发展。

学校建有各学科教研组、综合实践类教研组和教科室,形成了“教师—教研组—教科室”三级教科研管理网络。根据学校发展现状,进一步修订完善了《诸暨工业职校教科研奖励制度》,结合教师职称评定激励政策,把教师参与教科研活动的情况融入到平时的教学教育考核中,对教师参与教育科研的奖励作了较大幅度的提升。本学年组织了浙江省法治教育教研活动、校内“一师一优课”、校级名师工作室活动和“青年教师成长计划”活动,开展了“领雁工程”、“青蓝工程”活动,有效发挥了综合实践教研组平台的作用,使青年教师尽快脱颖而出,中年教师稳步走向全市,老年教师继续发光发热,努力打造“人人有优课,课课有名师”的教育人才高地。通过这些活动,有效提升了教师的教学业务水平。

(五)经费投入

全年收支:全年收入1810.72万元,支出1810.72万元。政策性经费:市财政按照在校生人数,每生每年拨款3000元用于公用经费,中职学生免学费就读。项目投入:2021年,基础实训设备设施投入95万元,职教质量提升资金27.29万元,研学教育发展专项投入122万元。

六、面临挑战

挑战1:教师队伍还存在着数量、结构、能力水平等方面的不足,“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还有待加强和提升;

挑战2:产教融合不足,校企合作还需加强,缺少与对口专业规模企业合作深度;

挑战3:学校主干专业园林绿化专业规模不足。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