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 钮 俊
党的二十大报告首次将教育、科技、人才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进行一体谋划、统筹部署,并将“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列为首要目标,体现了教育不仅是民生之基,更是强国之要。我们要立足新的战略视野,准确把握教育发展的历史方位,深刻领会新征程上“为党育人、为国育才”重大使命的新内涵,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人民满意为根本追求,加快建设具有杭州辨识度的高质量教育体系,为奋力推进“两个先行”杭州实践、争当共同富裕示范区城市范例夯实民生基础、提供人才支撑。
加快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要将毫不动摇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作为根本保证。我们要进一步加强教育系统党的全方位、全领域、全过程领导,推进全市各级各类学校党建工作跃迁升级,确保教育事业发展方向正确、行稳致远。推动完善市和区、县(市)两级党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工作机制,进一步加强对教育改革发展重大问题的谋划设计、统筹布局和协调落实。充分发挥市委教育系统党的建设领导小组牵头抓总作用,完善教育系统党的组织体系、制度体系,推动党建工作与教育教学、德育和思政工作深度融合,强化党建统领教育综合改革。纵深推进教育系统全面从严治党,制定实施第二轮清廉学校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培育一批高水平清廉学校示范点,不断巩固教育系统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
加快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要将“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作为核心命题。我们要以高水平推进人的现代化为指向,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生态视野、生本立场和可持续导向,着力提升育人质量和教育治理效能,培养面向未来、全面发展、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构建校园“大思政”新格局,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深化“小课堂·大社会”思政课堂教学改革,配齐建强思政课教师队伍,推进优质思政课教学资源共建共享。实施基础教育质量提升行动,注重基础学科人才培养的阶段衔接,深化普通高中“双新”国家级示范区建设,加快普通高中育人方式变革,推动特色化多样化发展;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减负提质”教育教学改革,优化教学管理和作业管理,促进学生在校“学足学好”。实施素质教育“强基工程”,深化体教融合、艺教融合、馆校共建,探索构建家校社“三位一体”的体育共建活动模式,完善“劳动周”主题实践活动机制,全面构建具有杭州特色的学校体美劳“三育”新格局;健全社会、家庭、学校、医疗卫生机构联动的儿童青少年心理服务体系。充分发挥教育评价改革牵引作用,统筹推进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等纵深改革,探索高中招生多元录取,改革名额分配招生制度,完善中考各科目考试方式和分值设置,健全义务教育质量监测体系,引导学校关注全体学生、关注学生全面成长。
加快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要将增进人民福祉、实现共同富裕作为价值取向。我们要用好市域范围基础教育优质资源共建共享“关键一招”,统筹兼顾特殊教育、终身教育,不断提升教育公共服务供给水平,让优质教育资源覆盖城乡、惠及全民。深化跨层级跨区域新名校集团化改革,推进市区(县)两级合作共建优质高中,深化市直属优质高中与山区4县跨层级紧密型集团化办学;立足城市新区和县市发展需求,统筹学前、义务教育段跨区域集团化办学。推动城乡义务教育共同体扩面提质,总结提炼教共体建设的区域典型经验,推进主城区学校与周边新城及薄弱县市学校组建跨区域教共体,丰富帮扶内涵,提升帮扶品质。深入推进组团式教育对口服务山区4县行动,立足长效建设,在组织110名城区优秀教师下沉山区4县开展全职教育服务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对送教团队的业务指导和过程管理,扩大名优教师辐射引领作用,提高教育对口服务的质效。加快特殊教育高水平普及。扩大特殊教育学位供给,创新融合教育模式,推进资源教室和卫星班学段链建设,完善送教上门机制。推动老年教育融入养老服务体系。完善老年教育市、区、乡镇(街道)、村(社区)四级网络,推进资源整合;探索“社区共学养老”,构建幸福指数高、费用低的社区学养结合新模式。
加快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要将服务城市发展战略需求作为重要导向。我们要着眼于教育、科技、人才协同发展,开拓思路,改革创新,推动教育工作主动融入并更好服务城市发展大局。推进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加快西湖大学、国科大杭州高等研究院、北航中法航空研究院(学院)等“三名工程”重大项目建设,努力实现集聚一流人才、打造一流平台、产出一流成果;支持杭州师范大学建设全国一流大学、浙大城市学院争创全国百强大学,支持杭州职业技术学院升本创大、杭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创一流。实施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全面加强职业院校基础能力和内涵建设,强化产教供需双向对接,健全专业设置动态调整机制,进一步优化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体系。加快教育数字化改革步伐,深入实施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完善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深化“共享优课”等云上教育教学应用;深度融入省市数字治理体系,丰富“学在杭州”多跨场景,技术赋能优化教育政务服务。开展教育治理攻坚行动,巩固深化“双减”成果,持续推进规范民办义务教育发展,加强家校社协同育人,全面塑造教育的良好生态,助力打造人才“引、聚、留、用”的“磁石效应”。
加快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要将夯实内外要素支撑作为基础保障。我们要系统化、前瞻性地推进教育“软硬件”建设,努力创设有利的发展条件和发展环境。进一步强化教育资源供给,积极发挥教育布局规划的先导作用,全面落实城镇住宅区配套中小学、幼儿园“五同步”要求,实现教育基础设施高标准配套、高质量建设。实施新时代教育强师行动,强化师德师风建设,放大先进典型引领示范效应,深化“一清单四机制”师德师风闭环管理,扎实推进中小学名师名校长培养工程,打造一支有情怀、有活力、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的教育领军人才队伍。完善学校安全风险防控体系,聚焦公共卫生、消防、交通、周边综治、食品安全等重点领域,加强风险隐患动态排查和防范化解,推动“智安校园”全覆盖。加大正面宣传引导力度,积极传播教育好声音好故事,引导社会各界进一步树立正确的教育质量观、人才观、成长观,为教育高质量发展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