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前有活” “眼中出活” 应成为必修课
时间:2022-12-06 来源:《浙江工人日报》

职业教育,从其技能性、应用性的人才培养目标来说,其实是一种行动力的供给过程。简言之,职业教育的成果验证方式,就是看受教育者在职场环境中,能否顺利完成被分配的任务,能否高质量实现预定的技能性工作目标。坦率地说,职业教育社会地位弱化状态的改善缓慢,并不完全是社会所谓的“偏见”造成的,而是其人才输出的效能,无法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形成的结果。

对于用人单位来说,任何教育层次的毕业生,进入预设的岗位后都是劳动者,也就是“干活的人”。而对于职业教育的毕业生,用人单位一般都会安排其从事有具体执行目标要求的工作内容,把“看得见的活”做对做好,就是检查其职场行动力的标准。所谓“看得见的活”,就是要求他们“眼前有活”,高质量地完成已经存在的工作指令;同时,也要做好工作内容的延伸预判和高效执行,即所谓的“眼中出活”。从“眼前有活”到“眼中出活”,一个劳动者工作效果的效益最大化目标就能够得到体现。

从职业教育的维度观察,雷锋无疑是一位优秀的行动力专家。作为一名在军营里成长成才的士兵,除了将自己的本职工作——汽车驾驶员做好,他还能够不断地为自己“开发工作”找活做。看到炊事班缺人手,他自告奋勇到伙房帮厨;看到有人随手扔掉报废的螺丝钉、破布头,他一一拾起来放进节约箱;在外出差,看到身边的群众有困难,他总是一声不响地援手相助。在我们看来,雷锋就是一个眼里最有活的人。这种“眼中出活”,在其高尚的道德人品因素之外,彰显出其作为一个职业工作者应有的职业品格。

因此,引导学生在岗位工作中形成“眼中有活”的优秀职场习惯,对于提升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质量,提振职业教育的社会形象,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眼前有活”“眼中出活”应成为职业教育的一门必修课。

一方面,学校在日常的专业教学实践中,要有充分的设计,预留足够的任务活动延伸空间,引导学生从当前的工作任务出发,为下一步的工作场景做好内容的思考与设定,包括与自身各工作关联的内容,与他人协同提高工作效率的工作步骤,以及为同事分忧解难的服务事项等,并为“正在完成的任务”和“将要完成的任务”之间做好有效链接,保障学生能够形成连续性的工作能力,锻炼其未来在职场环境中的协同能力和服务意识。这些能力,恰恰也正是用人单位所欢迎的。

另一方面,学校应与行业企业单位开展全面合作,邀请其岗位工作骨干深入校园,就专业相关的职场具体工作领域内容,向学生进行深入介绍,并联合学校的专业教师开发相关的培训材料,引导学生适应工作内容,学会如何开发工作相关内容,在未来的工作中始终可以把握主动权,既能够高效完成现有的工作,又能够主动把任务进行合理化延伸和扩充,为自己所服务的企业单位带来可观的收益,还间接地增强自己的职业能力厚度,从而为未来的发展提供更多的空间。(朱小峰)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