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浙江省“终身学习品牌项目”⑲ - 浙江省成人教育与职业教育协会主办
台州职业技术学院:打造“三横三纵”终身教育工程 助建共富人才培养示范区|2022年浙江省“终身学习品牌项目”⑲
时间:2022-11-16 来源:浙江省成人教育与职业教育协会主办

一、基本概况

新修订的职教法着力建立健全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明确指出职业教育包括职业学校教育和职业培训,为高职院校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台州职业技术学院主动适应当地产业发展需求,通过开展继续教育、定向培养人才、提供技术与管理服务等方式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优质服务,开展成人高等教育4500人次/年,年完成培训逾30000人次,打造服务台州民众终身学习的职业培训和公益服务并重的“三横三纵”立体化终身教育工程,促进地方高质量发展,为建设共富示范区提供人力支撑。横向融通:利用学校的学科专业优势,为乡镇社区管理人员提供进修、培训、交流平台,提升基层治理能力;针对企业岗位能力要求,特别是对于职业技能和综合素养提升的需求,开展一线技术工人和白领的继续教育、短期培训和职业规划教育;通过专业技术的内在作用力,为乡村振兴、美丽农村提供技术技能支持。纵向贯通:从青少年STEAM及职业体验教育,促进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学习成果融通、互认,到采取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相结合的方式,定向为地方产业培养、输送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再延伸到老年教育赋能提质,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才培养的完整通道。

二、主要做法、特色及成效

(一)贯通少壮老三级培训伴终身

1.少年儿童启蒙体验

组织开展中小学生劳动教育与职业体验,进行科学实践项目化学习指导。一是开展“中小学生走进高职,职业教育反哺基础教育”活动,通过整合专业社团资源,让孩子们体验了许多科普趣味活动,使孩子们能通过亲身实践,初步了解产业行业的相关知识,切实感受职业教育特色与魅力,发挥职业启蒙教育作用。二是组织暑期小学生研学活动,通过基础课程和每周一换的职业探索课程的“小小工程师”打造,让小学员换个维度认知世界。三是指导北师大附属高中学生创新实践,项目成果突出,在浙江省第四届STEAM教育大会上作为典型案例交流。

2.在职人员提升赋能

一是建设台州市重点产业工程师实训中心,同步建设融合协同发展中心、工匠教育中心、产业学院、产业知识产业联盟、老科协、退役专技人员培训基地等分平台,培养打造台州工程师队伍。二是建成工程师共培共享库,积极开发产业上下游人才继续教育培训标准及行业精益生产规范,以“集中+分中心”“主产业+上下游专业”的模式,打造总分结合、优势互补的产业工程师共享台州模式。三是开展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培训,针对全市专技人员开发继续教育学习平台,开展公需课和专业课线上培训和线下专业高研班能力提升培训。四是针对行业人才需求开展订单式培训,包括金融银行等单位的新员工开展封闭式入职培训。五是开展行业紧缺高技能人才的提升培训,包括应急生产特种工、智能制造高端人才、新能源汽车紧缺人才、建筑装配BIM等职业技能培训,经培训后考取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或技能等级证书,切实更新和提升一线工作者的知识与技能。六是结合打通学历教育与技能培训的终身教育“学分银行”建设,提供在职人员学分成果转化和应用体系。

3.老年教育提质康养

一是设置老年护理专业方向,加大对老年照护专业人才储备缺口的填补。二是建立养老护理员职业技能培训及认定基地建设,为开展规模化、专业化职业技能培训提供保障和基础。三是联合市老干部局和台州广电总台建设乡村老年教育数字化云课堂,内容涵盖老年智能应用培训,家庭健康护理,应急防护等多个领域,以融媒体多途径面向老年人开课,让中老年群体通过学习保持与社会同步发展。四是结合第一课堂(即教学课堂),通过专业群组织对接老年社团开展活动(第二课堂),校级层面提供支持和政策借鉴,鼓励老年人参与各种社区活动(第三课堂)。五是围绕孤寡老人等重点人群,开展关爱、扶贫、助困、助残等帮扶活动,使他们感受来自祖国和社会的温暖。

(二)融通社企农 服务全赋能

1.融入社区治理

秉承“社区为根,教育为本、精细管理、优质服务”的社区办学理念,通过“社区大讲堂”等教育活动的开展,面向各类人群举办多样化培训活动。一是帮助社区建立全员三年培训计划,针对不同群体、不同岗位,实行精准对接、个性化服务。二是在社区教育参与度不断提升的基础上,进一步推进社区教育制度化、规范化建设,涵盖文化艺术、生活休闲、康养护老等各个方面。三是按照“教育面向社区、资源来自社区”的原则,充分利用台州湾职教集团的教育资源,努力拓展教育渠道,推动社区教育资源的共建共享。加强学校与社区的交流互动,让居民走进校园,共同举办社区教育活动,促进高教园区院校资源的深度开放。四是针对社区,面对社会工作服务站等基层窗口工作人员,开展“政务服务标准化建设及现场实训”,由中国标准化协会等专家授课,组织开展社会工作者职业技能培训,以“为民、便民、惠民”为主题,深入分析提升,消灭基层社区政务服务空白、优化完善政务服务事项,探索建立社区议事制度,助力乡村治理能力建设,打造基层政务服务亮点。五是进社区组织智能手机“扫盲”、垃圾分类引导等志愿服务,协助公安部门宣传反诈骗工作,帮助居民学习使用“金钟罩”等现代通讯防护技术,发挥信息类专业优势,为“雪亮工程”等平台提供技术支持。六是在试点小区引入智慧医疗终端,直接连入当地三甲医院医疗系统,可在社区终端上预约、挂号、查询、打印各类报告。

2.解决用工难题

针对企业反映的技术技能人才“用工难”的问题,充分利用自身办学资源,协助企业进行人力资源开发储备。一是根据企业需求,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通过为定向技术技能培训,为企业输送用工人才。二是为企业提供多层次、多形式的职工岗位培训,提高现有管理人员的管理能力和工人的操作技能。三是鼓励企业组织职工积极参加继续教育,充分利用好国家优惠政策,低成本高效益提高职工整体素质。四是对在校学生成立企业虚拟订单班,以双向选择、定向培养方式帮助企业进行人才储备,企业助其完成学业,学生学成后为企业服务。五是搭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和信息库平台,为企业用工纾困。

3.助力乡村振兴

随着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职业教育通过专业技术的内在作用力,不仅为乡村振兴、精准扶贫提供了技术技能支持,同时在乡村振兴、三农建设和扶贫开发这块阵地上得到了更广阔的“用武之地”,有力促进了乡村振兴,乡民共富。一是对新型职业农民带头人,传科技、教技能、讲政策,邀请种植能手进行全方位的技术指导,培训更注重强化实践教学,以发展新农业急需解决的问题,设置近年农业科研单位创新的土壤管理及缺素矫正、绿色防控技术、高品质栽培技术等内容,通过走出去引进来相结合,强化农业科技创新水平和带动作用,利用职业农民带头人向合作社内各种植户辐射,提升新农业发展。二是培育扶持“电商+小微企业”项目。学校发挥电子商务方面的专业师资与团队力量,为乡村创业青年提供专业培训和资源对接,利用电子商务平台拓展农副产品销售渠道,扶持回乡青年创建二次加工小微企业,扶持村委会建立电商中心,打通乡村以外的广阔市场。三是开展乡村财务规范培训,根据乡村劳动力现状,对巾帼共富工坊及居家养老员等群体,开展有利于集体经济规范化运营、促进村民共富的本土专业培训。四是参与针对农村环境整治、乡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及基本公共服务等的提升活动。利用农村发展研究会和学校建工、艺术等的专业优势,发挥在乡村振兴三产融合规划编制、贫困户的危房改造、乡村个性化人居规划中的指导助推作用。五是在乡村学生群体中推广劳动教育和职业体验,学校组织志愿者参加乡村振兴社会实践服务,举办乡村振兴创意大赛,依托产业特色以及新农村建设成果,推进美丽宜居乡村建设。六是广泛开展调研,以问卷调查与访谈相结合的方式,对目前有关农户教育培训的动因、影响因素、改善增收等方面进行实证,探讨约束条件下农民教育培训系统工程中的财政资金的合理使用和效率问题,通过财政资助资金的来源和运转方向调研,为完善财政专项资金使用规范提供依据,提高财政支付农民培训的效率与效益。

三、项目保障

(一)组织领导,机构健全

按照“教授治校、行政监管”的原则,在校内成立教学委员会,研究培训评价改革与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审议和论证学校的培训评价改革方案、培训评价管理规章制度,并报学校批准后实施,审议学校有关单位提交的继续教育建设规划并提出建议。

学校设有教学质量评估院,负责制订系列质量标准,分步开展专项评估或资质认定,为培训质量把脉诊断。强化过程管理,建立校企共同实施、共同检查、同步反馈等形式的质量监控及交流机制,不断完善培训质量保障机制。改革评价模式,建立由学校、企业及专家、政府指导机构、学员等多方参与的考核评价机制,共同组织考核评价。评估培训过程在职业层、课程层、课堂层层面的质量,以职业标准、课程标准、课堂认证标准三个维度建立起相对独立的闭环,“以学员为中心、以成果为导向、持续改进”的“三三循环”教育培训链标准化体系。

为了加强技能人才评价管理,严格执行国家技能人才培训各项政策规定和程序标准,结合本校实际,建立了各项制度和内审机制,通过ISO9001国际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在年度预算中将继续教育项目单列,实行绩效考核,从人员管理、财务管理、工作指导、计划实施、成果检验等要素途径,达成长效运行机制。

(二)场所共建,资源共享

学校通过深入调研,结合当地乡土文化、名人乡贤和产业结构,合力打造各具特色的项目培训场所。充分利用行业资源、企业设施、技术及人才优势,统筹珠海迪威等各大头部机构的优势教育资源,利用吉利、华海、恩泽等行业龙头企业的技术市场优势,与学校地域、师资等优势办学资源进行有效融合,成立混合所有制产业学院,校内外共建8000平方米和100000平方米的培训场所,实行校企培训资源共享共用。通过产业学院董事会等方式,对合作培训过程中出现的人才培养、产学互动等重大问题进行审议、决策、检查、指导、咨询、监督和协调,团队发挥多方协同服务功能,实现合作育人。学校设有教育部职业教育“双师”培训基地,中国标准化协会政务服务标准化培训基地、浙江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模塑方向)、浙江省中小学劳动实践基地暨职业体验基地、台州市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等多个平台,可提供专业化、标准化、精细化的特色社会服务。

依据“五三融通”人才培养模式,由政府和企业全链条参与人才的终身培养,聚力形成共建、共享、共通、互助、互利的的政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培训基地。牵手台州市农业农村局、台州市退役军人事务局、路桥区人社局、玉环团市委和玉环县鸡山乡等机关单位,建立了台州市乡村振兴学院、台州市退役军人就业创业培训学院、路桥区职业技能及创新赋能基地、玉环市社区教育基地等合作服务中心等,深度服务乡村振兴发展。

(三)团队建设,有力保障

党的十八大以来,学校加强党对学校的全面领导,深化各级各部门的岗位责任制,与政行企创建“浙江民企红色学院”,助力企业党建工作标准化。按“四有”标准,强化校训精神,开展师德师风文化建设,利用APP构建师德培育的“互联网+”泛在学习环境。实施教学名师、卓越技术技能大师、产业教授和专业群领军人才引育计划,培养省级以上教学名师5人、专业群领军人才5人,每年聘任产业教授15人,建设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3个、国家级教学创新团队1个、技术服务超千万元的科技创新团队2个。实施多元分类考评,改革薪酬体系和职称评聘体系,向承担职业培训和社会服务的教师倾斜,建立校企人员双向流通机制,激发师资团队的社会服务热情,专业团队力量有保障。

目前,学校已将终身教育纳入年度考核重点,实行管培分离办学,继续教育学院作为归口管理部门,严格办学规范和工作规程,二级学院为主要单位开展实体办学。学校具有各类职业资格、技能水平考证的培训师资团队和考评员队伍495人,年聘请能工巧匠、专家学者200余人,志愿者队伍近10000人,可覆盖产业和社会所需的技能培训和各类服务项目,保障了“三横三纵”终身教育工程常态化开展的师资力量和管理团队支撑。

四、工作成果

(一)携手对接垦荒共富

创新赋能结对玉环市海岛乡村振兴,除了培训外,发扬大陈岛垦荒精神,组织师生驻扎鸡山岛,从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总体规划、渔旅结合改造、科技创新等不同层面为海岛乡赋能,提高海岛居民的增收能力。在岛上设立台州职业技术学院社区教育基地,营造“凝神充电”目的地,伴随海岛共同富裕,鸡山岛链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被省发改委等七部门联合列为省创建单位。2021年,鸡山本岛上岛游客已达22.4万人次,同比增长45.5%,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99万元,同比增长9.3%。

(二)退役军人“优业”计划

为提升退役军人高质量就业创业能级,学校将培养目标在专业基础上,按乡村振兴、社区工作者、技术能手、电商达人、创业新星等五类进行细分,通过学历提升教育、技能提高培训等多方面的综合培养,让军人培养成有学历、有技能、重素养、有担当的新时代青年,成为企业争相吸纳的香馍馍,让军人成为全社会尊崇的群体。退役军人班邵金龙告别小时不懂事而学习成绩“不怎么样”的懵懵时代,退役后经过学校的在培训学习,坚定了“活动老,学到老”“学无止境”的信念,不断前进,奋力开拓,勇当潮头,创业成功,现任玉环莱纳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明确了自己的人生方向和价值。

 

提升退役军人邵金龙创业管理能力

(三)居民财商增能服务

学校建成社区学院财经分院,提升社区财经职业教育水平,推进金融知识进社区,助力小微企业提质增效。面向农村地区开展金融知识三下乡活动;面向城市社区开展投资理财风险防范宣讲活动,开展金融反诈宣传,受众群体达1000人次以上;对农村地区扶贫对象进行金融知识培训;开发面向中小学生的货币、财商启蒙等系列化课程体系和教育培训;通过校企联合开发1+X模块化课程,在课程中引入培训内容,专业学生家庭理财规划中级证书的考证通过率达到100%。通过多方面多层次的合作,保障职业教育与社区教育、普通教育的长期融合。

 

开展“财商”教育

(四)社工培训助力治理

除了引入中国标准化协会集中开展市级政府标准化建设及现场实训外,应仙居县民政局的邀请,学校凭借雄厚的师资力量,扎实的理论基础及过硬的项目实践功底,承接了2018年伊始的社工考试培训项目。契合培训的需要,专业教师链接校内和校外资源,聘请校外社会工作专业的教师补充授课,宣传社工的专业价值和伦理,使仙居地区机关事业单位人员了解到社工的服务领域,持证社工人数提升,为仙居县社会工作发展和社区治理提供专业人才保障。本项目培训总人数达7164人,年均培训人数达到1791人,社会工作者证书通过率逐年提升。

  

承办全国首期政务服务标准化实训班

(五)“互联网+新农业”助力振兴

学校作为台州市农民学院与台州市各级农业农村局紧密合作,重点聚焦农业农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等项目,举办了种植业、养殖业、美丽乡村农家乐经营管理、农村信息员、村级财务人员、农村电商等24期各类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班,有效帮助2600多名新型职业农民完成了“优化”与“升级”。培训项目特色鲜明,涵盖面广泛,学员们大有所获,培训效果和服务水平也获得一致好评。学校师生成立了“肆天淘农”工作室,探索推广“互联网+新农业”新模式,切实推动农民就业与增收,致力将旗下秋满园农场打造成产、效、销合一的革新者。以荷塘套养的立体循坏农业为主,将传统农业和现代技术融为一体,走出一条农业创新发展的新路子;通过线上平台向顾客提供一站式销售服务,致力于解决农产品滞销与发展问题;广泛吸纳当地群众就近就地就业,减轻工厂人员短缺问题,实现收购、订单、加工、销售一条龙服务。截止2022年1月,在台州市椒黄路三区累计开设10余家加盟店,受惠农户覆盖当地10个乡镇,集体经济收入达50万元,户均增收3600元以上;培训 54 人成功开设抖音直播账号,首场直播带货 3842 单,收入 34687 元。

“互联网+新农业”带动增收共富

(六)融媒体课程智慧助老

退休教师担任台州市老科学技术工作者协会秘书长,联合台州广电总台和市委老干部局,在台州二套频道、老干部局微信公众号、无限台州APP等全媒体渠道,录制播放播放“老年大学数字化云课堂”节目,内容丰富,包括智能手机的基本操作、微信交流、支付宝收付款、反诈骗软件下载与使用、视频软件使用等方面,让老年人通过观看,更好地实现“老有所学”“老有所乐”,教学内容通俗易懂,有详细的视频操作步骤,主持人通过详细的讲解,让老年朋友跟上每一步的操作,做到“以人为本,适老助老”。栏目平均收视率已达到12个点以上,为台州所有自办电视节目之最,此培训课程也为数字化改革和疫情常态化背景下老年人的居家学习、知识传播和健康生活提供更多样化、更便利的选择。

 

打造全媒体老年课堂

(七)产教联盟引领聚集

台州职业技术学院牵头成立了长三角汽车产教融合联盟、台州市工程师协会、台州市医药化工产教联盟、台州市模具产业知识产权联盟、台州市泵与电机产业知识产权联盟、台州湾职业教育集团。会同中国标准化协会、各级农科院、浙江农林大学、德国莱比锡工商业联合会、德玛吉森精工机床、吉利汽车、珠海迪威、台州市发改委和海洋渔业管理局等一大批专家能手,共同开发了基层窗口标准化、葡萄高效栽培、大黄鱼野化培育、汽车智能制造等培训包,广泛用于联盟内单位的内训和联合培养,通过联盟示范,引领行业人才聚焦。

 

牵头长三角汽车产教融合联盟人才培养论坛

(八)近三年终身教育荣誉

1.2018年下半年,学校被教育部列为第三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

2.2019年,学校被中国成人教育协会评为优秀成人继续教育学院。

3.2022年,学校成为首批中国成人教育协会首批“职业教育服务全民终身学习”实验校。

4.2022年,学校成为中国成人教育协会首批乡村振兴电商人才培育基地共建单位。

(九)外部报道

1.人民日报客户端报道学校退役军人技能及就业能力提升

2.中国教育报报道学校试水混合所有制办学输送汽车产业人才

3.浙江学习平台报道校地共建党建联盟青年助力乡村振兴

4.B站“浙江共青团”视频报道学生鸡山岛青春垦荒共富行动活动

5.浙江日报报道学校引入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

6.台州晚报报道小学生进校来场职业初体验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