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浙江省“终身学习品牌项目”⑨ - 浙江省成人教育与职业教育协会主办
“红船志愿者”进驻文化礼堂的实践项目缘起于大桥镇成校“四季双线”课堂获得了浙江省的成教特色品牌项目,为了让这一品牌项目进一步得到推广,惠及更多的大桥镇的百姓,带动本镇百姓的产业致富,提升区域产业特色,为乡村振兴助力,也为浙江省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打造南湖区最精彩板块做出积极贡献。大桥镇成校提出了“红船志愿者”进驻文化礼堂的实践学习项目。
“红船志愿者”队伍主要由产业致富带头人、农科院的专家、业余养花爱好者、家庭农场主、粮油种植大户、摄影爱好者等懂技术、会经营、爱生活、有担当党员志愿者组成。开设红船志愿者课堂,设置“党代表工作室”,设立“民情中转站”,从而展开课程教学。建立“志愿者课堂—工作室—中转站—产业基地”四位一体的服务架构; 把红船精神、文化礼堂、区域产业、美好生活四者融合起来,构建观照现实、引领时代的红船精神实践样本终身学习项目。让文化礼堂的现实功能得到进一步的深化,学习氛围更加浓厚,也让文化礼堂注入创业创新基因,更好地提升文化礼堂的时代意义。
大桥镇成校通过在大桥镇江南村作试点,以弘扬红船精神为主旨,以文化礼堂为载体,以产业发展为根本,实施“红船志愿者”进驻文化礼堂项目实践,通过学习实践旨在用先进文化浸润人心,丰富礼堂育人功能,引领并驱动产业发展,造福一方百姓,探索新时期红船精神在“重要窗口”的学习范式,构建以文化礼堂为载体、以产业发展为根本的红船精神实践样本。
红船志愿者进驻文化礼堂实践项目学习范式
(一)开设“红船志愿者课堂”,引领产业、文化新潮流
在文化礼堂(文化家园)开设“红船志愿者课堂”,给居民送去种植技术、网络技术、健康生活等实用性的培训。由成校进行前期排摸,根据不同村、社区的特点和需求,设置好志愿者课程,指定好课程实施的计划,落实好相关的人员。这两年多以来,主要开设的红船志愿者课程有:“四季双线”葡萄种植技术、“精品大米”培育技术、“玉米哥”创客课堂、“美丽庭院”建设、“最美的瞬间”摄取技术等。惠及村民(居民)近2万人次。其中,“四季双线课堂”葡萄技术应用与推广入选浙江省首批非学历教育成果转换应用。学校也连续两年被评为浙江省终身教育学分银行先进单位(受理点)。红船志愿者顾海军被评为南湖区金斗笠奖、张菊珍种植的优质大米被评为省金奖,单钟声被评为嘉兴市美丽乡村建设最美家庭。
(二)“党代表工作室”进驻文化礼堂,建立三位一体服务体系
通过村文化礼堂开设“党代表工作室”,组建“民情中转站”,构建以文化礼堂为大本营、民情中转站为纽带、产业基地为课程载体的“工作室—中转站—产业基地”三位一体的服务体系,使文化礼堂成为群众学习新理念新文化新技术的学堂,也是访民情汇民声聚民心的精神家园。
“朱屹峰党代表工作室”的建立,激起百姓种植葡萄的信心、激发了百姓学习的活力。在志愿者的带领下,百姓的种植能力得到提高,大桥镇的优质葡萄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一是通过“民情中转站”帮助葡萄种植户在个性化学习、种植、销售等方面的状况和要求,积极帮助农户解决困难,并向有关部门反映,促进有利政策的贯彻落实;二是通过合作社加强与同行业的联络,构筑葡萄种植户学习培训、沟通信息、交流技艺和经验的学习平台,取长补短,增进友谊。三是通过多种途径引进、推广适用先进的创新科技成果;充分发挥工作室专家的技术、技能优势,总结推广葡萄的先进种植经验,定期组织技能研讨、交流与协作,开展科技示范、咨询、培训等服务活动;四是同时产业基地,提供优良品种、种植、防病、植保、运输、市场开发等技术和不定期上门服务,并请有关科技人员进行技术指导。
朱屹峰
自“党代表工作室”成立以来,服务大桥镇及周边葡萄种植人数3500余人,办好事、实事330余次。为了让农户在生产上少走弯路,服务室举办各类葡萄实用技术学习班21次,参加人数4200余人次。通过志愿者服务室帮扶、技术培训、技术短信、田间指导、现场交流、广播讲座及发放技术资料使标准化技术得到全面推广,葡萄种植户在志愿者指导、帮扶的条件下亩效益12000元。辐射、带动南湖区大桥镇葡萄种植面积17900亩,年产量27700吨,销售额2.03亿元。“朱屹峰党代表工作室”被嘉兴市——授予“党代表品牌工作室”。
(三)设立民情中转站,打通群众诉求通道
为畅通党群联系渠道,在工作室进文化礼堂的同时设立民情中转站,以网格化管理、党员联系户、“1+X”工作等机制为载体开展民情收集——反映——汇总——反馈等系列服务工作,打造成群众家门口的联络所、连心站、问题墙和回音壁,开辟一条上情下达、下情上报的绿色通道。民情中转站由专人负责,制订了工作流程,在关注群众呼声的同时,重点采集农情信息,采集生产问题,目的是第一时间发现问题,目前已形成了三条问题实时报送、采集渠道:(1)线上实时报送。通过电话、农民信箱、QQ群、微信群实时用文字或图片线上24小时报送生产问题;(2)不定期走访采集。在各季节、各生产关键时段不定时开展走访调研,深入田间地头,了解葡萄生产状况和农户需求。在果农出现生产难题、需要技术支持时,工作室第一时间从“本土专家”团队中调度人员,由“土专家”奔赴生产现场先试问题解决。出现普遍性的生产问题,则组织相关农户、专业合作组织、科技示范户到现场展开参与性强的技术交流,开设针对性培训课程,做到精准服务。收集到村民学习信息500多条,帮助40多户种植户解决问题。
(四)构建文化礼堂学习朋友圈,互联互学赋新能
“红船志愿者”进驻文化礼堂实践,通过产业特色培训,积极上接农业科研院所,下通种植基地,横联同业单位,构建文化礼堂学习朋友圈,全方位构建起互联互通的多元化产业服务体系,扩展群众学习圈,提升文化礼堂育人功能。
1.上接科研院所
通过合作社与浙江省农科院园艺所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有效地提高了基层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培养出一批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能创新的较高素质的实用人才学习带头人。以红船志愿者的示范引领作用,大大提高了农民的学习种植热情和信心,农民的种植成果也能快速得到应证。
2016年,以浙江省农科院园艺所为科技支撑,建设“省级高品质绿色科技示范基地”,示范推广绿色生产技术,基地每年向国内外科研院所引进当代最新葡萄品种3—5个进行试种、试验、示范、培育。2019年朱屹峰牵头联合全市农业各相关行业协会,研究制定了葡萄新品种“阳光政瑰”精品数字化栽培技术嘉兴地方标准,目前该项技术已在全市五县两区得到迅速推广,使葡萄的产品质量和经济效益明显提高,为嘉兴市葡萄标准化生产向“精品数字化”生产转变,助推产业振兴提供了可靠的科学依据。2020年,与市供销社合作,拍摄葡萄新品种栽培技术系列视频12期的科教片,根据葡萄不同生长期,将关键核心操作技术进行阶段性视频拍摄,现已拍摄完成8期并通过文化礼堂微信群发送给全市葡萄种植户,使“空中讲堂”成为我市现代农业技术有代表性亮点教材和科普宣传片,同时也培育了一批生产一线的高素质农民。
2.同业联盟联动
以协会为平台、合作社为支撑、党代表工作室牵头,注重多方联动。走多元、精品、绿色的生产路线,打响本土品牌,引领小农户对接大市场、大产业,为全市葡萄产业发展搭建了一个集生产合作、供销合作、信用合作于一体的新平台和新载体,有力地促进葡萄产业融合发展。加强同行业的资源整合,深入推进“生产合作、供销合作、服务合作”的运作模式。注重整合优势,探索以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市场主导的思路。
3.下通产业基地
把专业从事葡萄生产的农户和一些分散的农户集聚起来,成立合作社。这样一来,在生产上,合作社可以统一技术培训学习,可以打出属于自己的品牌,以“抱团发展”的形式进一步做大做强整个大桥镇的葡萄产业。该合作社采取“基地+农户”的方式,实行统一收购、统一销售、统一品牌、统一包装、统一售价等方式,为农户产前提供葡萄苗,产中提供技术培训和技术咨询服务,产后实施“江南”品牌营销,并在年终时对入股社员进行分极性。
红船志愿者进驻文化礼堂实践项目的现实意义
(一)彰显红船精神的时代价值
百年红船,精神永恒。一路走来,红船精神始终观照现实,引领时代,焕发时代力量。新时期如何结合时代特点弘扬红船精神,赋予红船精神时代内涵,体时现代价值,红船志愿者进驻文化礼堂通过以工作室进驻文化礼堂的途径,探索践行红船精神的社会实践、落地生根、与民同行。让红船精神在新时代新农村建设中发挥积极的力量。
(二)赋予文化礼堂新的功能
在把文化礼堂定义为精神家园的同时,通过红船精神的实践丰富文化礼堂内涵,赋予文化礼堂红船精神的实践阵地、创业创新的“大本营”,在为文化礼堂注入红色元素的同时,探索出文化礼堂在社会生产、生活中的新功能。
(三)激发全民学习,驱动区域产业提档升级
1.驱动了产业优势扩张
上世纪90年代初,大桥镇仅有江南村几家农户零星种植,后来成为浙北最大的葡萄基地、浙江省葡萄产业重要示范基地。随着大桥镇农业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葡萄产业不断发展,江南葡萄基地实施种植规模化、栽培设施化、生产标准化、产品优质化、经营品牌化,从而实现葡萄生产产业化,葡萄这一特色优势产业已经成为大桥镇主导产业。近几年,在红船志愿者的引领示范下,葡萄种植由点到面,覆盖到了胥山、焦山门、建国、由桥等村,目前全镇种植面积已达19000亩。亩均收入达到1.5万元,总产值达到2.8亿元,有力地带动农业发展,农村致富、农民增收。
2.众多新品种引种到农民田间
从最早土生土长的“紫葡萄”“奶油葡萄”到现在的欧美杂交品种“金手指”“红地球”“浪漫红颜”,大桥葡萄更新换代的脚步一直没有停过。近几年,红船志愿者与农业科研院所对接与合作,先后引进80多个葡萄新品种进行试种,试验,筛选等,成功后进行培育推广,主栽品种优良率达到了65%。优良品种带来了明显的市场优势销,售期已从原来的2个月延长到5个月。通过精细化管理、标准化栽培,其中阳光玫瑰亩产2200斤,亩产值53000元,一般品种每亩3200斤,亩产值16640元。亩均同比增加收入36360元。在产量不增加情况下,每亩增加收入19720元,品种间明显的效益差吸引了广大果农对老品种更新换代热情,有力地促进了大桥葡萄的品种结构调整,增强了葡萄生产力和经济效益。
3.一批新技术推广到农民手中
从江南村一枝独秀到现在的全镇遍地开花,大桥葡萄产业的迅猛扩张得益于一直坚持的“技术路线”。用志愿者朱屹峰的话来说,新品种的不断引进,葡萄品种的新陈代谢,让大桥葡萄始终保持了“新鲜度”;新技术的不断开发,设施栽培模式的推广,让大桥葡萄保持了一贯的“甜美度”。从农技培训内容可以看到,“设施栽培”、“测土配方”、“限根栽培”等栽培新理念、新设施、新技术成了党代表工作室、文化礼堂近几年农技推广的关键词。
学习实践红船精神是一个永恒的课题,如何让文化礼堂成为学习的主阵地,创建文化礼堂的终身学习品牌,在振兴乡村,带动产业特色,为实现共同富裕助力,红船志愿者进驻文化礼堂的实践是一个比较典型的学习品牌,具有一定的可复制性、辐射性及时代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