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促进欧洲经济与社会的数字化与绿色化转型,2020年,欧盟各成员国共同颁布了《奥斯纳布吕克宣言:关于职业教育和培训促进经济复苏以及转向数字经济和绿色经济的合理过渡》。该宣言提出高质量建设职业教育,适应劳动力市场结构性转变;数字化赋能职业教育,推动新型终身学习文化拓展;可持续规划职业教育,描绘社会平稳转型绿色图景;开放性促进职业教育,引领欧洲联盟一体化高度融合。
数字经济与绿色经济的转型从未如此深刻地影响当今世界政治经济的发展格局。由此带来的工作技能更新速度加快与类型变更已经对劳动力市场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使欧洲数百万人失去工作,遭受严重的经济损失,更加凸显了年轻人获得、提升与更新技能的重要性。职业教育与培训(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Training,以下简称职业教育)在这样的社会变局中被赋予了前所未有的历史使命。于是,欧洲迅速调整疫情之下的教育发展规划,以期在国际竞争中占得先机,成为数字经济与绿色经济转型过程中国际标准的制定者和引领者。2020年,欧盟各成员国负责职业教育与培训的部长们于德国共同签署颁布了《奥斯纳布吕克宣言:关于职业教育和培训促进经济复苏及向数字经济和绿色经济转型的合理过渡》(Osnabrück Declaration on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training as an enabler of recovery and just transitions to digital and green economies)(以下简称《奥斯纳布吕克宣言》),对欧洲未来5年的职业教育事业发展进行了前瞻性谋划和战略性赋能。《奥斯纳布吕克宣言》作为一份极具实践意义的行动指南,反映了适应时代变化的职业教育政策需要关注的社会问题与整个社会的发展趋势,对欧盟成员国未来5年内的职业教育体系变革进行了重塑。这一宣言对我国面临全球经济复杂变幻做出教育政策的适应性调整具有较大的借鉴意义。本文在梳理《奥斯纳布吕克宣言》发布背景的基础上,充分解读宣言的主要内容,归纳相关行动举措,试图为我国职业教育体系的发展提供一定的思考与启示。
一、《奥斯纳布吕克宣言》的发布背景
(一)发布历程
2002年《哥本哈根宣言》的签署叩开了欧洲职业教育与培训领域一体化的大门。长达近20年的“哥本哈根进程”合作成效显著。其合作成果已成为欧盟各成员国职业教育现代化的实践基础,并推动实现了“欧洲2020战略目标”。《欧洲2020战略》将教育和培训视为欧盟未来发展的核心,视为实现“智慧增长”“可持续增长”和“包容性增长”以及帮助欧洲各国摆脱危机的关键。此举将职业教育的地位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经过欧盟与各成员国的共同努力,欧洲职业教育的社会吸引力与质量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升,但实施工具欧洲职业教育与培训学分转换系统(ECVET)与欧洲职业教育与培训质量保证参考框架(CQAF)却暴露出一定的滞后性与不足,阻碍了欧洲范围内人员流通与非正规学习的成果认定。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球,新型冠状病毒的蔓延阻碍了新技能在劳动力市场的广泛运用。在面临经济复苏与社会转型的双重压力之下,欧盟试图通过建立数字领域的欧洲模式,提升欧盟数字实力,参与全球数字标准路线的制定,实现维护欧洲利益与价值观的战略诉求。为此,欧盟委员会接连发布了3份重要的数字战略文件——《塑造欧洲的数字未来》《人工智能白皮书》和《欧洲数据战略》。贯穿这三份战略文件的核心理念,用欧盟委员会主席乌尔苏拉·冯德莱恩(Ursula von der Leyen)的话来说,就是“欧盟必须重新夺回自己的‘技术主权’”。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社会数字化转型不断深入,尽早确立起欧盟的数字主权确有紧迫性。为配合欧盟的数字战略进程,顺应全球终身化学习潮流,深入开展工业4.0背景下的职业教育研究,加快德国现代化步伐,充分释放创新力,由时任欧盟轮值主席国的德国主导提出,欧盟各成员国负责职业教育与培训的部长们共同签署颁布了《奥斯纳布吕克宣言》。该宣言作为《欧洲新技能议程》的具体实施方案,补充更新了“哥本哈根进程”中工具层面的建议性政策,在为欧洲职业教育提升吸引力与竞争力的同时,帮助欧洲职业教育与培训迈向了更高层次、更有质量的一体化。《奥斯纳布吕克宣言》为欧盟的数字化进程与逐步向绿色经济的过渡提供了一份可靠的行动指南,对欧洲未来5年内在职业教育与培训方面的政策导向进行了全方位部署。
(二)应对困境
《奥斯纳布吕克宣言》旨在应对欧洲职业教育目前存在的四方面困境。首先,从职业教育与培训的需求方来说,可以称之为“市场困境”。一方面,欧洲各地越来越多的雇主声称,他们很难找到具备相应岗位所需技能的员工,人力资源筛选过程的难度增加。另一方面,工人们几乎没有动力投资新的特定的工作技能,因为他们随时可能离开他们目前的工作,不同岗位间的流动性加大。由此看来,目前职业进修教育的应然需求与实际需求之间的差距将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不断扩大。其次,从职业教育与培训的供应方来说,可以称之为“公平困境”。由于职业进修教育的吸引力过低,欧盟绝大多数成年人甚至主动放弃学习机会。受疫情影响,贫困地区的人们将更多的与接受教育培训带来改变命运的机会失之交臂,更不用说妇女、儿童与残疾人等弱势群体。再次,从职业教育与培训的外部条件来说,可以称之为“绿色传播困境”。政府希望绿色经济蓬勃发展带来的新工作岗位比遭受绿色经济转型而逐渐消失的工作岗位要多,然而由于国家、地区之间的发展不平衡,绿色经济转型进程远非人们所预想的那样顺利。在欧洲职业教育培训中心(Cedefop)的一篇报告《数字化、更环保、更有弹性:来自Cedefop的欧洲技能预测洞察》(Digital, greener and more resilient:Insights from Cedefop's European skills forecast)中指出,翻新浪潮(即提高建筑的能效和可负担性)和循环经济计划(即减少用于建筑建设和维护的资源)不会从根本上改变整体就业前景,而只是对原有行业工人数量的重组。绿色经济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发展模式,能否成为缓解就业难题的“良方”仍有待检验。最后,从职业教育与培训的实施路径来说,可以称之为“落实困境”。这个由27个国家组成的单一市场,作为全球国际贸易中最大的三个参与者之一,欧盟的货物贸易金额在世界货物贸易金额中占有相当部分的比重。然而各成员国及候选国彼此之间却存在经济发展中的不平衡、政策沟通上的不完善以及人口流动中的不畅通等问题,从而导致欧盟在推行统一的教育政策时各成员国往往各行其是,这种相对分散的现实状况大大影响了一些原本合理的战略计划的推行。
为使职业教育更好促进欧盟经济复苏和社会转型,《奥斯纳布吕克宣言》的决策思路凸显了“技能”这一核心关键词。在信息化的数字经济与可持续化的绿色经济转型过程中,科学技术的不断变化、创新创造,最终都要通过“人”这一主体的运用才能得以实现。然而劳动者所掌握的专业知识技能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所需的知识技能不匹配,这就需要劳动者有一个转变自身技能结构以适应新的市场需求变化的过程。基于此,职业教育成为个人提升与重塑技能的重要途径。特别是在新冠肺炎疫情流行的大背景下,普及高质量的现代学徒制、推广工作本位学习、贯通职业预备教育与职业进修教育等措施无不体现出欧盟更加关切教育资源的公平分配,重视每一位欧洲公民的教育权利,尤其强调“包容性和可持续的职业教育与培训”。《奥斯纳布吕克宣言》中聚焦的四个主要领域,即《奥斯纳布吕克宣言》渴望达成的四个目标正是紧紧围绕“技能”这一核心概念,通过“欧盟—国家—个人”的逐层推进,实现欧盟经济、社会、个体全方位转型的合理有序过渡。
针对目前欧洲职业教育面临的挑战,《奥斯纳布吕克宣言》提出了四大改革目标及相应的改革策略。在每个具体目标下均列举出了2021—2025年间的预期成果,明确了欧盟和各成员国家不同层面的具体行动支持,体现了欧盟应对疫情之下未来教育发展的审时度势和积极作为。
(一)高质量建设职业教育,适应劳动力市场结构性转变
高质量是欧洲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过程中秉持的基本理念。职业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应更具包容性与灵活性。包容性体现在人人共同参与技能提升与更新实践,人人尽享高质量发展成果。国家与政府制定发布的职业教育政策、计划不仅应使人们得到更多具有针对性的职业指导,也应更加注重个人关键能力的培养和职业生涯的谋划,使每一位欧洲公民都有信心、有能力应对复杂变化的就业形势。灵活性体现在人们能够通过职业教育与培训提升个人参与未来工作设计的能力,在充分依托数字学习与人工智能的基础之上,增加欧洲公民的主人翁意识,甚至主动塑造由新经济模式带来的新变革,激发整体就业市场活力,从而促进欧洲经济复苏。
高质量建设职业教育体系还能够积极适应劳动力市场结构性转变。劳动力市场的结构性转变对职业教育体系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第五代互联网通信技术的普及,数字化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已经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深度与广度。未来劳动力市场将更加需要知识密集型人才。由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不仅要有岗位适应能力,更重要的是能够主动采取对社会、经济和环境负责任的态度,参与设计和创造未来的技术和劳动世界。这就需要职业教育的学习者掌握与工作流程相关的多种类型、多个层次的知识体系,能够充分发挥主动性。传统的流水线型的重复劳力已不能很好地满足当今的数字经济转型需要,由人才需求类型转变带来的社会分工进步吁求职业教育与培训体系做出相应的定位调整。在全球大变局背景之下,职业教育的高质量发展是面对经济危机、能源枯竭、气候变化等问题的应变之道,也是将危机转化为发展机遇的求变之策。换句话说,职业教育的发展一方面需要回应现实挑战,另一方面需要自我生长,主动求变,使人们能够主动投资技能的更新与创造,使职业教育成为提升欧洲公民信心的最佳选择。
建设高质量的职业教育体系需要配备更智能的数字基础设施,也需要构建更广泛的横向协作网络。未来几年,伴随着服务经济的发展和数字服务的主流化,欧盟与各成员国必须重视职业教育体系的高质量建设,致力于数字革命和人工智能的方方面面,包括基础设施、信息联通、市场服务、大数据监管和投资等。欧盟层面的关键性措施主要体现在两个维度。纵向维度上,欧盟提出将职业预备教育与职业进修教育的资质待遇连接起来,塑造有吸引力的职业生涯道路;横向维度上,欧盟提出建立“技能研发生态系统”,涵盖广泛的研究内容,如学习指导、职业培训、学术研究、高等教育开放课堂等面向大众的创新数字资源。国家作为教育理念的落实主体,其行动支持主要分为组织管理、基础建设、实施工具三个方面。组织管理上,政府牵头建立一个由离退休专家和技术人员自愿组成的合作网络,以支持他们在职业教育和学徒制领域的同行;基础建设上,着重关切偏远地区和农村地区的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并制定适配的培训计划;实施工具上,发挥新型学徒制、欧洲资格框架、欧洲技能证书等的作用,开发基于大数据分析的国家和地区技能情报系统,包括技能预测、技能调查和毕业生跟踪研究等。
(二)数字化赋能职业教育,推动新型终身学习文化拓展
数字化是通过职业教育体系提升欧洲公民个人技能的有效途径。一方面,职业教育研究人员可以通过大数据分析各种职业的岗位数量和具体需求,为职业教育政策制定者提供可靠的技能情报;另一方面,政府通过在线学习能够有效增强职业教育培训者的数字能力,使他们迅速解决从事数字行业遇到的困难,节约数字技能信息传播的时间。职业教育的数字化发展是改善技能错位乱象的有利契机。根据欧洲技能和工作调查(The European jobs and skills survey)的数据估计,技能错位会导致欧盟经济的劳动生产率下降2%。如果借助数字化的发展路径,提升劳动者技能与工作岗位的适配性,就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劳动生产率。反之,欧洲的青年人不断提高与更新陈旧的劳动技能,也能增强其主动参与工作本位学习的动力,为欧洲学习型社会的建设添砖加瓦。
数字化赋能职业教育体系也有助于推动拓展新型终身学习文化内涵。职业教育在推动建设终身学习型社会的进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经济转型的时代背景也使终身学习文化孕育出新的含义,新自由主义制度与意识形态的兴起使国际政策文本中产生了“终身教育”至“终身学习”的变更,早期终身教育的概念逐渐丧失吸引力。20世纪70年代末国际经济环境的急剧变化,使人们对福利国家、富裕社会丧失信心,学习的责任从国家转移到个人并要求个体能够充分应对瞬息万变的就业市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30可持续发展议程》中提出“确保公平和优质的教育,让全民终身享有学习机会”。同时,随着职业种类的增减与职业资质的改变,个人需要长期稳定的社会性支持来提高技能和更新技能。每位公民能够终身受益于职业指导,终身学习作用日益凸显。
发展数字化的职业教育体系需要欧盟与各成员国的通力合作。终身学习文化构建离不开大力扶持职业进修教育,特别是基于工作场所的学习(在职学习)。这需要大量专职或者兼职的职业教育培训师充当职业预备教育和职业进修教育的宣传者。以数字化促进终身学习资源开放共享,增强人人建设学习型社会的主体意识,使个人角色完成从知识接受者到知识传播者再到知识创造者的转变。这有助于激发社会活力,促进社会深层次、多方面的转型。因此,欧盟层面的支持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行动方案上,宣言主张欧盟进一步改进技能预测方案,获取更加精确的技能情报;与各国一道改进欧洲统计工作,促进全欧洲范围内职业学习和管理数字平台的互联互通。政策激励上,宣言指出为职业进修教育的推广普及制定相关财政和非财政的激励措施,合理分配公共资金的投入与使用。国家层面的行动支持体现在“合作”这个关键词。各个国家根据本国实际情况,向上听取欧盟层面的建议,推广使用欧洲通行证和欧洲资格框架等工具,尝试将国家职业教育与培训平台或数据库与欧洲通行证对接;向下与企业或其他职业教育的提供者进行信息交流,开发数字学习解决方案。各成员国需要注意特别照顾失业人群的再就业需求,从而缓和社会偏见,努力实现社会平等。
(三)可持续规划职业教育,描绘社会平稳转型绿色图景
可持续性是职业教育体系推动社会转型过程中的一个核心命题。环境变化已成为影响所有部门技能需求和供应调整的主要因素。能否向绿色经济平稳过渡取决于畅通高效的资源流通过程和开发相关技术所需的技能,以及将这些技能融入企业和职业教育培训机构的课程安排。绿色经济以效率、和谐、持续为发展目标,有别于以高能耗、高污染、高排放为特征的传统经济。英国经济学家皮尔斯1989年出版的《绿色经济蓝皮书》中首次提出绿色经济的概念。在最近二、三十年间,如何推动绿色经济增长已经成为炙手可热的经济学理论问题。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将绿色经济定义为“(一个经济体)改善人类福祉和社会公平,同时大大减少环境风险和生态脆弱性”。因此,欧盟职业教育政策的制定必须以可持续发展为主要规划思路,在探索与环境和谐共生的同时,通过发展模式的转变实现人类共同利益的延续。
可持续规划职业教育体系还能够为社会平稳转型提供绿色方案。可持续性对经济发展模式的影响日益显著,职业教育与培训必须主动建成连接二者的桥梁。《奥斯纳布吕克宣言》中提出谋求欧洲气候中立,即当一个组织一年内的所有温室气体,以二氧化碳当量衡量,排放量与温室气体清除量达到平衡,也就是净零温室气体排放。这一目标很可能会导致生活和工作条件发生重大变化,尤其需要加快工作岗位的改变。一方面,气候变化将对就业产生一些积极影响,至少在中期内,建筑能效和可再生能源等劳动密集型部门的工作岗位将增加,而能源生产等资本密集型部门的工作岗位将减少。另一方面,气候变化也将影响企业对开展现代学徒制的投入。企业需要根据绿色经济发展模式的要求,改变对员工的培训内容与培训方式,不仅是在技术发展方面,而且在创新方面也是如此。例如,新型低碳信息和通信技术的集成(如建筑和运输控制系统的设计和管理)以及新产品和服务的研究(如风能中的新复合材料)等工作领域将需要劳动者更高水平的资质。绿色经济的转型会对工作岗位的性质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国际劳工组织(ILO)发表的《绿色就业倡议和技能发展框架》中提到的“绿色工作”,即“在一个可持续、低碳的世界中实现体面工作”是关于绿色经济出现及其对工作市场影响的第一项全面研究。它描述了关于未来绿色工作的初步发展动向与相关的政策建议。如何平衡就业供给与技能不匹配的缺口,是绿色经济时代欧盟不得不深入思考的问题。绿色经济的转变将会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然而,现有教育政策并不能确保每个人都会从这样的变化中受益。如果要增加新的绿色工作岗位,至关重要的是政策制定者必须考虑到绿色经济发展需求与劳动者技能不匹配的问题。缩小清洁低碳技术推广和新能源利用阻碍的技能差距,在创造更多新兴岗位的同时,提高劳动者的绿色技能水平,充分发挥绿色经济的活力,创造一个更加清洁美好、更可持续发展的现代社会。以绿色经济的平稳转型促进民主社会的平稳过渡,以负责任的态度对待环境,转变发展理念,实现社会的更可持续发展,也是时代赋予职业教育与培训的历史使命。
促进职业教育体系的可持续发展需要更充分的技能预测和更完备的课程体系。在行动支持方面,欧盟层面重点关注绿色经济的发展趋势与其对技能需求的影响,呼吁职业教育的提供者与学习者共同提高对绿色技能培训的积极性。国家层面需要做到,在确定向绿色经济过渡的劳动力市场相关技能需求的基础上,将这些技能纳入各种正规与非正规的课程体系,充分发挥职业教育培训者的中介作用,在提供和管理绿色职业教育培训方案的同时,不断增强劳动者的数字能力。
(四)开放性促进职业教育,引领欧洲联盟一体化高度融合
开放性是职业教育体系促进欧洲各利益攸关方合作的重要抓手。职业教育体系通过跨界合作的开放平台促进欧盟一体化进程不断推进。各级人员的跨境流动促进了技能的横向传递,提供了整个欧洲职业教育与培训体系日趋统一的良机。欧洲职业教育一体化进程的历史由来已久。为加强欧洲各成员国在职业教育与培训领域的合作,欧盟职业教育合作机制将“提高职业教育与培训的吸引力”作为主要目标,同时兼顾促进社会和谐发展。欧洲职业教育一体化进程在工具层面已经取得了四项显著成果:欧洲通行证(Europass)、欧洲资格框架(the European Qualifications Framework)、欧洲职业教育与培训学分转换系统(the European Credit System for VET)以及欧洲职业教育与培训质量保证参考框架(the European Quality Assurance Reference Framework for VET)。这些工具为评估学徒制成效、提升劳动力层次发挥了重要作用,也是欧盟一体化进程的具体标志。
开放性沟通职业教育体系也有利于引领欧洲联盟一体化高度融合。市场全球化和人口老龄化趋势要求欧盟成员国在国家、区域和部门层面实现职业教育系统和机构的现代化调整,推动不同层级的深度交融。《奥斯纳布吕克宣言》中指出,在过去的20年里,工人的流动性显著增加,超过150万的职业教育学员和工作人员受益于Erasmus+(伊拉斯谟计划)的流动性。巨大的人口流动容量需要提高学习成果认证的透明度和可信度,使所有的学习者获得灵活的学习机会。在人口结构转变的背景下,技术工人和专业人员的跨境流动有助于改善劳动力市场的供求匹配。欧洲职业教育一体化进程推进的重要性由此凸显。在此过程中,计划于2025年建成的“欧洲教育区”是欧盟不断推进教育一体化的直接产物。欧洲教育区的目标是到2025年在整个欧盟范围内实现跨国学习常态化与不同国家间的学历互认。这就要求欧洲公民掌握除母语外的两种语言,实现人人皆能获得高质量的教育目标,增强欧洲身份认同。欧洲教育区的建立为欧盟在职业教育领域的高度一体化融合赋予了更深层次的内涵。
提升职业教育体系的开放共享需要从欧盟到国家层面的行动支持更加关注社会的流动性。首先,在培训方案上,欧盟提出要动员所有伙伴关系,如国际经合组织、劳工组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银行等,不断更新现有培训方案,促进对职业教育与培训学习成果的普遍认可。其次,探索职业教育教师和培训人员等教育资源提供者通过直接的跨国交流或通过举办欧洲及国家技能大赛的方式,提高职业教育的吸引力,塑造职业教育良好形象。最后,促进学习者的流动,确保职业教育的学习者能随时随地获取多语言信息,培养其跨文化知识与能力,并将此作为职业教育资格认证与课程要求的一部分。
作为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平衡器,教育也往往成为政府促进国家发展的调节杠杆。面临现行经济下行的困境,欧盟将职业教育和培训(VET)作为促成经济发展与社会转型的主要引擎。《奥斯纳布吕克宣言》的颁布在一定程度上奠定了欧洲职业教育与培训的独特地位,响应了人们对教育资源公平分配、教育机会均等供给的合理诉求。欧盟教育政策制定充分体现了适应性与前瞻性,在推动欧洲全面治理水平不断优化、促进社会包容、尊重不同个体的多样性、培育欧洲公民价值观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些改革尝试也为我国职业教育政策制定提供了有益的思路。
(一)重视数字经济对职业教育的影响
欧盟高度重视数字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并将其作为抢占新一轮国际竞争制高点的战略性举措。技术变革和数字化正在改变雇佣关系的性质并推动工作领域的自动化,它们改变了工作的技能需求,是新工作任务和就业创造的驱动力。《奥斯纳布吕克宣言》中指出,劳动力市场正受到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影响。工业4.0、先进机器人技术、人工智能(AI)、物联网(IOT)和其他新兴技术正在以一种比前几波变革更深刻的方式改变着它。宣言的发布将数字化视为促进职业教育体系发展的重要渠道,试图以协调式的建议推动弥合劳动者之间的日益扩大的数字技能鸿沟,使数量庞大的劳动者群体更好地增强职业身份认同,促进社会公平。
借鉴《奥斯纳布吕克宣言》高效利用数字化赋能职业教育的经验,我国也应重视数字经济对职业教育发展日益深刻的影响。2021年4月,我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对外发布《提升全民数字技能工作方案》,提出将重点开展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5G等方面的数字技能培训。数字经济时代吁求具备掌握数字技能的知识复合型人才,这便对职业教育提出了新要求。我国数字经济的发展同样面临高素质人才短缺的挑战,这便需要职业教育与培训承担起人才供应的重任。一方面,通过职业教育加强对职业性人才的数字技能培养,使其能够适应未来复杂的劳动力市场,提高社会就业率;另一方面,将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作为促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领域,促进更多青少年接受职业教育,提升职业教育体系的吸引力,使其真正成为能与普通教育并列的、人们主动选择的类型教育。同时,随着数字化进程的深入推进,一些新的岗位悄然涌现在我国劳动力市场,如家庭教育指导师,碳排放管理员等。我国应加大相关职业类型的研究,从理论上界定新工作和新技能,特别是那些没有被欧洲技能能力职业认证标准(European Skills,Competences,Qualifications and Occupations)和国际职业分类标准(ISCO)等现有分类标准所涵盖的工作和技能,有效整合职业信息,规范岗位管理,充分释放各行业人力资源,助力我国经济的深层变革。
(二)加强对非正规学习的成果认证
欧盟的终身学习计划以2004年网络学习计划(eLearning)和伊拉斯谟全球计划(Erasmus Mundus)为背景,以达·芬奇计划和苏格拉底计划为核心,在长达20年的努力中取得了明显成效,有力提升了欧盟职业教育与培训的流动性与活力。终身学习文化的发展离不开人们对非正规学习资源的深度挖掘。非正规学习(non-formal learning),指发生于有计划的活动(如工作项目、社区活动)之中,但从目标、学习时间或学习支持角度来看,其目的并非是为了学习。非正规学习是发生在其他活动和过程中的学习。人一生中大多数的知识、技能与信息都来自学校之外的非正规场所,甚至在这些具体情境下学习到的知识在工作中的运用更为广泛,现实生活中人们却往往忽略非正规学习的巨大作用从而造成人力资源的浪费。基于此,《奥斯纳布吕克宣言》格外强调了工作本位的学习与继续教育培训(CVET)等非正规学习形式的重要性,号召各成员国广泛宣传非正规学习的益处,开发相关数字学习解决方案。
非正规学习的学习成果认证对于我国构建终身学习体系具有重要意义。参考《奥斯纳布吕克宣言》中提出制定非正规学习认证标准,扩大职业培训机构的权利,使职业教育和培训机构也能够办理数字文凭和学习证书(如欧洲数字证书)等举措,我国也在积极推进对非正规学习的资格认证,在充分整合非正规教育资源的基础上,加快建设终身学习型社会。《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提出要建立的学分银行就是适应终身学习文化不断丰富的实际做出的一次有益尝试。学分银行对学习者从不同途径取得的学习成果进行了有效的管理,满足了知识社会对劳动者不断变化的知识结构需求。然而非正规学习的学习成果认证却面对花费成本高、认证过程复杂以及认证标准缺失等一系列问题,需要政府、职业院校及企业等多方主体共同参与、协同治理。其中企业作为劳动者直接产生经济效益的载体,往往对非正规学习的成果认证发挥着独特而灵活的作用。一方面,企业给员工提供在职进修的培训机会和工作本位的学习机会,能够充分挖掘员工的工作热情,提升工作效率,为企业直接增收效益;另一方面,企业应充分利用所在城市的高等院校资源,为员工提供有关非正规学习的最新、最全面的信息。企业可以获准参与非正规学习的课程标准制定,与高校共享共建开放的教育资源,成为具有灵活性与包容性的终身学习建设枢纽。
(三)搭建开放共享的职业教育平台职业教育的跨界属性要求社会各界的多方合力共同促进其现代化的发展。职业教育体系具有技术性、职业性和包容性等特征,自系统性的职业教育诞生之日起,其课程体系之复杂、教学模式之多样都与其他类型的教育完全不同,在显示出强大生命力的同时,也由于自身复杂的内部架构,需要考虑社会各方主体的利益诉求,统筹安排,找到促进其发展的“最优解”。《奥斯纳布吕克宣言》中多次提及重视企业在职业教育与培训中发挥的作用,如考虑根据国家立法和进入教师职业的条件,支持企业专业人员进入职业教育机构担任教师或者培训者。不仅如此,欧盟还邀请学习者代表、欧洲职业教育培训中心以及欧洲技术基金会对《奥斯纳布吕克宣言》的实施进行监督,体现了决策的民主性与开放性。这意味着原本相对封闭的职业教育体系向社会各方利益主体更多地开放,有助于提升人才培养的适用性与效用性。这些举措值得我国政府根据各地不同职业院校的发展状况有选择性地进行借鉴。
从办学主体来说,我国职业教育的办学依靠政府、社会团体和行业企业的多方参与。这是因为职业教育最重要的使命是为产业培养适用的高技能人才,如何满足产业对人才的“适用性”需求,是衡量职业院校办学质量的核心指标之一。职业院校与企业主动加强彼此合作是消解职业教育跨界障碍的主要途径。”我国现代职业教育的发展,需要推进学校职业教育、企业职业培训的共同发展,“畅通一线劳动者继续学习深造的路径……建立在职人员学习—就业—再学习的通道,实现优秀人才在职业领域与教育领域的顺畅转换。”同时,职业教育的办学成效也需要接受来自各利益攸关方的监督与评价。各方主体以高度的责任感参与经济社会转型过程中的治理体系建设,有助于职业教育成为一个具有强大吸引力、人人共享、人人受益的广阔平台。(林欣玉,关晶.以职业教育促进欧洲经济复苏与绿色转型——解读《奥斯纳布吕克宣言》[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2(18):72-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