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社区成为高校毕业生干事创业“大”舞台
时间:2022-07-27 来源:新华网

在7月26日召开的民政部第三季度例行新闻发布会上,民政部基层政权建设和社区治理司司长陈越良介绍,截至目前,全国共发布城市社区专职工作人员岗位8.2万个,全部面向高校毕业生开放,其中2.5万个岗位专门招聘高校毕业生。“小”社区正在成为高校毕业生干事创业“大”舞台。

强化政策引导,拓宽岗位供给

毕业于北京城市学院的赵仲玉通过笔试、面试、体检等环节,成为北京顺义区空港街道中粮祥云社区的一名社区工作者。“社区工作虽然辛苦,但是能为社区居民们服务,贡献自己的力量,我感到十分自豪。”赵仲玉说,他目前还利用自己大学期间学习的专业知识,负责社区微信公众号的运营工作,希望可以用好信息技术手段,让社区服务管理更智能更便捷,为社区贡献自己的力量。

赵仲玉是选择在基层社区绽放青春的高校毕业生的缩影。

2022年6月,民政部会同教育部、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印发《关于做好2022年普通高校毕业生到城乡社区就业工作的通知》,要求对照“十四五”期末每万城镇常住人口拥有社区工作者18人的发展目标和本地区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年度规划目标,统筹社区专职工作人员岗位需求,原则上2022年所有城市社区专职工作人员新招聘岗位全部向高校毕业生开放,鼓励拿出较多数量岗位专门招聘高校毕业生。

各地纷纷出台相关政策,拓宽岗位供给,让基层一线成为更多高校毕业生的青春起跑线。

上海公布了1000多个社区专职工作人员岗位,定向招聘应届毕业生;四川创新设立疫情社区排查防控社工岗,招募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到基层服务;安徽合肥设立社区“小管家”岗位,专门面向2022届高校毕业生招聘。

出台激励措施,营造拴心留人良好环境

据统计,在城市社区工作者中,35周岁以下的青年人占到35%,他们已经成为社区治理的青春力量。加强城乡社区工作,提高社区治理现代化水平,不仅要选好、用好包括高校毕业生在内的青年人才,也要爱护、留住青年人才。

在民政部等4部门印发的通知中,明确提出“营造拴心留人的良好环境,引导高校毕业生扎根基层”。各地认真研判高校毕业生需求,以针对性的举措让他们在城乡社区岗位上有干头、有劲头、有盼头。

有的地方不断完善社区工作者职业体系,增加岗位吸引力。河南省民政厅出台文件规范城市社区工作者的选任聘用、教育培训、日常管理、激励保障、薪酬待遇等职业保障机制;天津市出台社区工作者管理办法,明确社区工作者薪酬起始标准参照新入职公务员应发工资水平确定,随公务员工资联动调整。

有的地方拿出真金白银,让立志服务基层的困难高校毕业生后顾无忧。湖北推出一揽子政策措施,对到县以下基层单位就业的高校毕业生,按规定给予学费补偿和国家助学贷款代偿、高定工资等政策;湖南株洲明确,有志于服务乡村建设的高校毕业生在相关基层单位连续工作三年及以上,可获得学费补偿。

帮助高校毕业生扎根城乡社区,职业荣誉感培养也是关键因素。

“我们将通过‘最美城乡社区工作者’等品牌,大力选树宣传扎根城乡社区、干事创业的优秀高校毕业生典型,营造将个人成长成才融入党和国家事业的鲜明导向。”民政部基层政权建设和社区治理司一级巡视员李健说。

加强培训引导,提升城乡社区服务品质

城乡社区是党和政府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也是广大青年深入基层、贴近群众,接受历练、提高能力的重要平台。

民政部等4部门印发的通知要求,加强对在城乡社区就业高校毕业生的培训,增强其服务群众的工作本领,提升其专业技术能力,做好投身城乡社区一线砥砺磨练、增长才干的职业准备。

民政部社会组织管理局、北京市民政局7月1日联合召开的社会组织助力高校毕业生到城乡社区就业工作座谈会也关注到已招聘的高校毕业生角色转换问题。会议提出,各级各类社会组织特别是为城乡社区提供服务的社会组织要即刻行动起来,加强对高校毕业生的培养引导,切实提升城乡社区服务品质。

各地也根据实际情况开展多形式培训培养活动。

在河北,围绕“互联网+”健康、养老、托育、家政等领域,从事城乡社区服务的高校毕业生将获得就业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当地还将设立一批医养结合培训基地,由普通高校、职业院校、科研机构、相关社会组织与医养结合机构实施协同培养。

城乡社区是高校毕业生等青年成长成才的沃土。在民政部和各地积极推动下,高校毕业生到城乡社区工作的组织保障和长效机制不断完善,必将帮助更多青春之花在基层一线绚丽绽放。(新华社记者高蕾 邰思聪)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