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建“乔匠学院” 培育优秀服装专业人才
时间:2022-04-02 来源:《中国教育报》

——浙江省杭州市乔司职业高级中学“学·工·艺”服装专业人才培养的探索实践


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汹涌来袭,区域经济发展迫切需要专业和产业协同发展、人才与岗位无缝对接的高水平专业建设,以满足产业对高素质技能人才的需求。

浙江省杭州市乔司职业高级中学服装专业创建40年来,始终把教育教学放在区域发展的战略空间中加以考量,紧紧围绕服装产业高新化、智能化、多元化的发展趋势,直面现阶段服装专业人才培养短板,精细谋划、精准施策、精心育人,创新“乔匠学院”,搭建“学·工·艺”服装技能人才培养平台,为区域内产业转型升级培养大批高素质高技能的服装专业匠人。

“乔匠学院”创新性地将人才培养融入产业链全过程,促进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全方位融合,不仅为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更为我国职业学校服装专业人才培养提供了一个鲜活且足够分量的样板,值得推广借鉴。

坚持问题导向: 发现问题是教学改革的逻辑起点

问题是教学改革的逻辑起点,学校直面现阶段服装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企业参与度低、服装类人才供需之间不匹配、学生“硬核实力”不利于可持续发展等问题,认真梳理问题清单,找寻解决问题的突破口和支点,为区域服装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坚持目标导向:精准施策是教学改革的路径选择

发现问题,就要一个个破解问题,学校坚持目标导向,精准施策,科学制定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出实招,见实效,使各项工作落细落小落到实处。

——产教融合五方联动,共建一站式“乔匠学院”,破解人才培养过程企业参与度低的问题。

学校牵头,与临平区政府部门、市服装协会、圣马丁国际时尚学院、意法服饰城及旗下千余家服装企业五方联动,共建共生共长共赢共享的“一站式”校企合作共同体——“乔匠学院”,全面促进“产业链、专业链、人才链、创新链”“四链”螺旋共生,创新产教融合“乔匠”样式。“乔匠学院”既教学又生产,既出人才又出产品,是新型服装产教融合平台;以支持区域服装产业发展需求为宗旨,以复合型、高素质服装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为核心,汇聚五方资源实现市场、车间、岗位、技术共享,融“产、学、研、创、培、服”等功能为一体,在服装产业链与服装教育链对接过程中发挥主力军作用。为确保“乔匠学院”各项工作的顺利实施,学校成立企行院校参与的“乔匠学院”理事会,在理事会领导下执行院长负责制,推行院长与企业法人、专业部长与厂长、专业组长与车间主任及技术科长,教师与大师及师傅对接联系制度。

握掌成拳凝聚合力,政校企行院五方的合作,汇聚了人才、项目、技术和资金等资源,构建了服装产业链岗位人才培育平台,实现岗标、课标、证标、赛标在一个平台中融合对接,使人才培养融入产业链全过程。创新的“乔匠学院”打通了就业“最后一公里”,实现“上午毕业、下午就业”的创举,支撑区域服装产业发展,服务国家服装强国建设,形成产教研用一体的育人基地建设新理念。

——岗赛证融合三阶递进,构建“学·工·艺”三坊,破解服装类人才供需之间不匹配的问题。

学校根据服装技能人才规律,构建岗赛证融合、三阶递进的“乔匠学院”实训平台——“学·工·艺”三坊。

“学坊”是以学校为主,构建服装设计、制作、陈列三个专业实训场所。设计类学坊区有图案设计学坊、面料再造学坊、服装DIY学坊,操作类学坊区有制版学坊、工艺学坊、CAD学坊,营销类学坊区有陈列学坊、表演学坊、电商学坊。每个学坊外聘企业师傅参与教学实现“双师”共导,学习内容与典型工作任务相结合,学坊文化与企业工匠文化相结合,资源配置与成品研发、制作、销售技能训练要求相结合,学习评价标准与作品评价相结合,学坊强调服装岗位基本技能的掌握,培养细心耐心之“匠心”。

“工坊”是校企合作共建以服装单件成品为训练项目提升服装核心技能的现代化服装车间。校企共建三个类别工坊,共建工坊环境、共定课程目标、共编活页教材、共制微课资源、共定考核标准,实现校企共培共建的运行模式,工坊强调服装岗位核心技能的掌握,培养合作合力之“匠德”。

“艺坊”是以服装行业企业为主体,基于服装营销实体中心、服装生产实体中心、服装研发实体中心建设的三类实践场所。学生顶岗参与服装产品生产销售真实过程,企业名匠名师担当教学主体,培养学生的服装职场综合实践、现场工作的应变、创新创造能力。“艺坊”实现了车间、教室合一,学生、学徒合一,教师、师傅合一,作品、产品合一,“四个合一”实现了人才培养的新突破,“艺坊”强调服装产业中心综合技能的掌握,培养创新创造之“匠品”。

“学·工·艺”从“学坊”学岗夯技到“工坊”适岗强技再到“艺坊”上岗出彩,从适量到适应再到适合,实现岗课赛证合一,形成了富有特色的中职服装专业高技能人才培养三级新路径。

——精准定制岗位教学,实施“一生一表一案”,破解课程不利于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问题。

精准定制设计、操作、营销专门化人才。通过调研服装产业链典型企业岗位,分析产业链上不同岗位的需求和特征,绘制适合学生的车间领域、设计领域和销售领域的三类岗位画像。对学生开展职业能力测评,对宽口径生源进行社会型、操作型和艺术型分类。通过匹配分析发现艺术型匹配服装岗位群中的设计师、设计助理、图案设计师等,操作型匹配流水操作车工、工艺员、制版师等,社会型匹配服装陈列师、销售员、店长等。通过人才画像定位“能制作、有创造的服装车间人才,能设计、有创意的服装设计人才,能营销、有创新的服装销售人才”三个类别的新型服装高技能人才培育目标。

量身定制“一生一表一案”个性化课程。在厘定服装三类人才培养方向后,以“工作导向、任务引领、项目驱动”为原则,岗课赛证“四维融合”,将教学体系框架分为基本、核心、综合三个层次,设计类、操作类、销售类三个模块,为每名学生量身定制“一生一表一案”。

在“一生一表一案”的实施过程中,“学坊”项目必选,掌握专业基本技能;“工坊”项目限选,夯实通识专业核心技能和专门化核心技能;“艺坊”项目自选,在综合岗位中顶岗实训,凸显个性特长优势。全面实行学生选课走班,让学生在“适合”中找到特长,在“选择”中发现个性适合的方向与职业岗位。“一生一表一案”遵循长板理论、最近发展区优势和全程职业规划支持优势,有效实现了服装产业链人才链上服装制作人才、服装设计和服装销售人才的培育。

创新学岗、适岗、上岗的岗位化教法。基于服装产业链真实岗位的工作场景开展岗位化教学,把企业订单引进课堂、产品推向市场、师傅请进学校、学生进入企业。根据职业能力发展的规律,从基础技能的学岗、核心技能的适岗到综合实训的上岗,从作品、单品到出系列产品,层层进阶。学岗以服装图案、服装设计稿等任务为学习载体,开展模拟、训练、考核“三循环”教学;适岗以单品为学习任务载体,开展试岗、适岗、评岗“三循环”岗位教学,每一循环结束后跨岗到高级别单品任务;上岗以真实系列产品为训练任务载体,开展拜师、学艺、出师“三循环”上岗教学。岗位化教学将职业标准、行业标准、岗位规范和职业技能等级标准融入课程标准与内容,实施项目教学、情境教学、工作过程导向教学,为学生提供多岗位轮学、轮训、轮创的机会,有利于学生掌握系统的知识与技能。

“个性十足”的“一生一表一案”系列课程结构,突破了原有职业教育服装类人才培养课程单一笼统的问题,课程具有分层次、递进式、可选择的特点,规范了服装类课程开发的内容、方式和方法,让学生享受丰富优质的课程资源。在此体系下,学生通过认证后成为服装企业即招即用的岗位职业人才。

坚持效果导向:特色鲜明是教学改革的喜人成效

一项项改革,辨证施治;一次次创新,硕果喜人。经过不断的创新、锤炼、实践、再创新,现如今,随着“乔匠学院”的深入推进,学校“名牌效应”凸显。

人才培养方面,专业招生逐年递增、毕业生全部获取“双证”,就业率、质量和满意度显著提升,为社会输送和培养中高级服装人才12980人次,其中34%走上了技术管理岗位,涌现了一批杰出校友;学生参加服装不同领域技能大赛获奖67项,其中国家级别10项、省级26项;原创服装设计连续4年参加米兰国际时装周,展示45套;设计的服装作品成为2016年G20峰会及2022年亚运会礼仪服装;承办世界学院超模大赛,3人获评超模;社会培训对岗对口人才达11000人次,其中15%获评高级工及技师。

专业建设方面,服装专业成为浙江省品牌专业、特色专业,基地成为浙江省实训基地、省级校企合作共同体,学校成为省学徒制试点单位。拥有国家教学名师、国家技术能手、省级名师及技术能手12名,工作室领衔人15位。教改案例获国家奖项7次、省级奖项18次;出版专著3本、教材10本,开发教学微课4个系列达120节、省级在线课程4门,研发资源12000多项。

师资团队方面,学校主力军旗袍工作室领衔人作为旗袍传承人研发作品助力G20峰会,作品在全国10个专柜销售;制版师王晓泽承接国际时装周时装研发,近5年研发作品5000多件;专业自主研发品牌“巧之秀”作品获省级奖项20次,获批作品外观专利125项。

值得一提的是,5年来,该成果在全国同类院校中得到推广运用,100余所院校来校开展专题交流。项目主要研究者在浙江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同济大学职业教育师资培训基地、华东师范大学等5个师资培训学院进行过130多场次推广与讲座。该成果获得中国服装协会和基地5000多家企业的高度认可。承办国际超模大赛,成为服装界有影响力的职业院校。

回望杭州市乔司职业高级中学“乔匠学院”的创新实践,澎湃的活力与优异的成绩令人赞叹。未来,学校将以更高的站位、更大的力度、更宽的视野谋划职业教育综合改革落到实处、见到实效,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培养更多更好的服装类人才。

(却旦 凌静 叶飞飞 闻建明 黄耀明)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