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建设“一带一路”和“十四五”背景下,打开专业人才培养国际化新格局,成为摆在高职院校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2022年2月8日,教育部公布的“工作要点”中提到:推进高水平教育对外开放;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高质量发展;加强对欧高层次和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工作;深化国际产学研用合作;推进海外中国学校试点建设等。
近年来,高职院校在推进国际合作办学中,一直探索重塑育人模式、重构课程体系之路,在开展来华留学生教育的同时,也努力拓展海外办学渠道,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培养国际化复合型高技能人才。当前,国家已相继出台《关于做好新时期教育对外开放工作的若干意见》等指导性文件,对于高职院校国际合作办学提出了纲领性要求。202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出台。规划指出,要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深化教育改革,开展高水平中外合作办学。根据指导思想,高职院校国际合作办学开启了从合作育人模式到具体课程标准、教学实施全方位多元化的新一轮探索,将高质量发展这一要求贯彻到底。
在“十四五”规划的新起点上,做好高质量国际合作办学工作,应当从探索办学模式和育人模式入手,力求创新改革。
开创“四元多维”的新办学模式
中国本土高校与外方院校合作设立海外学院时,如何充分考虑当地经济状况、产业分布、风土人情,更好地融入当地文化,一直是令人深思的问题。传统两校合作模式较为单一,存在一定局限性,人才培养目标与企业需求存在不匹配的情况。在提倡校企合作的大环境下,应当尝试“四元”的新办学模式,即我方院校、外方院校、协会、企业深度合作,培养的人才能够高度契合当地政府、高校、行业和企业对于复合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多维”即从合作育人模式的顶层设计到具体课程标准、教学实施执行全方位多维度的海外办学新模式。经办学实践证实,该模式能够较好地避免海外办学“水土不服”情况的出现。
“双向深度共融”把高质量合作办学推向纵深
推进现代学徒制基础上的“双向深度共融”育人模式。高职院校在招收海外留学生过程中,结合现代学徒制培养理念,注重技能+语言教育与企业实践相结合,最终形成高质量的海外合作办学项目。在教学上,可通过语言+技能双课程、校内+企业双阶段、线上+线下双环境、中文+外语双文化、教师+师傅双导师的方式,实现教学内容与工作任务融合、人才培养与行业需求融合、理论教学与企业实践融合、能力考核与技能评价融合、专业教师与能工巧匠融合,从而实现留学生教育与本国学生的培养教育体系同步。
线上+线下双环境共同育人,构建螺旋上升知识体系。线下充分利用高职院校丰富的实训教学场地资源,以及校外合作企业的实习实践场地资源,学生不仅在校有充分的模拟实训机会,也能在企业进行全真环境下的实践。在此基础上,学生充分利用线上资源进行理论知识的学习,实现线上理论+线下实践的双环境共育,双轨并行。疫情大大推动了网络课程在全球各个国家各类学校的普及程度。国际合作办学中也非常适合运用线上教学方式。
文化互融是合作办学的前提
高职院校可以尝试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建立海外分校,或是尝试双向共融的育人模式。区别于传统合作办学育人模式的单向输出,双向共融的育人模式更加强调中外文化的互通互融,教学资源得到极大丰富,合作办学效果显著。
在办学过程中不单一讲授某一技能,而是应充分融入中国文化的内容。学生不仅学技能,也要学语言、学文化、懂风俗。在授课过程中,可配备具有中外双语背景的教师,在技能的讲授和教学过程中融入中国传统文化及相关应用汉语的教学内容;专门制作中国文化教学板块,在进行汉语教学的同时,帮助留学生深入学习中国文化和传统习俗,拉近外国学生与中国文化的距离,让留学生充分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
教师应当充分借助网络教学平台进行常规性线上授课,积极开拓网络教学渠道,挖掘教学资源,提高学生对知识的自主选择性,开阔学生的视野。充分借助权威的数据库平台进行学习,譬如国家教学资源库、线上博物馆等,帮助留学生解决教学知识点笼统、抽象的问题,让留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中国文化,学习更便捷,更有成效。借助这些网络课程平台和途径,学生的知识体系呈螺旋上升状态,学得扎实、学得系统,学习效果良好。
中方课程+外方课程的双向输入,实现中外文化互融。传统的合作办学形式下,课程的输入一般是单方的,在新形势下,在教学标准的制定和教材的使用、输出上,更加充分体现中外文化的互融。例如,在课程的输出上,呈现多样性的特点:由中方资深教师向外方学生授课;同时,外方也可以选择优秀教师为中方学生授课。如此,教学资源更为丰富,师生反响良好,教学效果显著。在课程的输出和输入过程中,尤其要注意中西文化的差异性,避免由于文化差异带来的一系列问题。
新时代背景下,开展好高职院校国际合作办学工作,具有重要意义:不仅契合“一带一路”倡议的需要,也契合大国文化自信的需要,以及“双高”建设大背景的需要。既是检验“双高”建设国际化水平的试金石,又是中外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领域融合创新的尝试,也是中华民族日益强大的文化传播力的有力体现。高职院校应当始终坚持立足自身特色和学科优势,以“大国工匠”精神和国际化视野为人才培养的着力点,将国际化教育合作推向一个高质量发展阶段,不断扩大职业教育的国际影响力。新时代背景赋予了国际合作办学新的建设任务:打开专业人才培养国际化新格局,赓续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 郦悦 李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