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非合作共建职业院校、向非洲青年提供职业技能培训、邀请非洲青年来华学习进修……中非在职业教育领域的务实合作,既为非洲国家培养了大批优秀技能人才,也为中非友好合作增添新的内涵。随着合作的深入开展,越来越多非洲青年的职业梦想成为现实,为提升非洲自主发展能力不断厚植人才基础。
中赞职业技术学院
“希望未来有更多这样的培训机会”
本报记者 闫韫明
赞比亚中国经济贸易合作区电站工程师卡萨瓦现在是个大忙人。电站出现紧急故障,他都带领团队处理。能力越大,责任越大,工作也就更加繁忙。
卡萨瓦成长为一名电站运营维护方面的专家,只用了短短几年。此前他是一名普通电工。2019年,经贸合作区的电站投入运营,卡萨瓦和一些同事参加了中国—赞比亚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中赞职业技术学院)组织的电站运维培训班。“接受培训前,我们对如何安全规范地操作知之甚少,有的同事甚至不敢触碰变压器。”卡萨瓦回忆说,在培训班上,他们不仅从老师那里学到理论知识,还有实际操作的训练。经过这次培训,卡萨瓦熟悉了电站运维的步骤,安全意识和技能水平大为提升。
由于卡萨瓦在培训中表现出色,被评为先进员工,后又成为管理十几人团队的负责人。“职业培训让我获得了系统的技能训练,一些突发电力故障,如果没有经过培训,我们肯定应付不了。现在,只要听变压器的响声,我就基本可以判断有没有问题。”卡萨瓦说,“我们都希望未来有更多这样的培训机会,对企业和个人的发展来说,这都是好事。”
近年来,中赞职业技术学院先后在赞比亚开展了近50期员工技能培训,包括电工、焊接、钳工、维修技术等20多个工种,从整体上提升了当地员工的职业素养和技能,目前受训人员达到1000多人。
中赞职业技术学院是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中国有色矿业集团在中国教育部支持下组织国内10家职业院校共同设立的。学院除了向中企赞方员工提供技能培训外,还面向赞比亚高中毕业生开展中高等职业教育。“我们学院旨在为赞比亚培养技术和能力过硬的人才。”学院赞方院长雅姆瓦告诉记者,感谢中方为学院派遣了优秀的教师力量,提供了先进的设施,学生们不仅学习实用理论,还开展丰富的技能实践。“我们期待与中方加强合作,让学院发展成为一所在非洲范围内享有盛誉的职业技术学院。”
在赞比亚深耕多年的中国有色矿业集团,始终视赞比亚员工为好朋友、好伙伴,与国内高职院校一同为赞方员工提供技能和工业汉语培训,开发专业教学标准,举办孔子课堂,组织学员赴华学习等,建立了校企协同、高效共赢、深度融合的联合工作机制,为企业培养了一大批熟悉中国技术、产品和工艺的本土技术技能人才。
28岁的巴沙前不久结束了在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为期3年的学习,回到赞比亚。巴沙是作为企业优秀员工子女被选派赴华学习的。“自从爸爸在中国企业工作后,我们家的生活条件越来越好,家里也不再为孩子的学费发愁了。”目前巴沙正忙着找工作,在中国学习机械电子的经历无疑是一个加分项,“我不仅学到了技术,还能用简单的中文进行交流,这让我对未来充满信心”。
据了解,中赞职业技术学院已先后从当地学校和企业员工子女中选派超过150名赞比亚学生赴中南大学、辽宁大学、昆明理工大学等院校学习。2020年,为了有针对性地帮助当地女生就业,学院还选派12名女生成立护理专业留学生班。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学员们目前进行线上学习,待疫情好转后,也将赴中国学习。
金华职业技术学院
“努力使卢旺达职业教育实现跨越式发展”
本报记者 邹 松
“在中国学到的东西会让我受用一生”,卢旺达小伙特维泽勒说道。几年前,他获得机会前往中国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学习通信设备专业,目前正自主创业,探索着如何把在中国所学用于推动卢中两国经贸往来。
回忆起在中国学习时的情景,特维泽勒依然很兴奋。早上起床,打开电脑研究数据、测试程序;出门去学校上课;下午到实验室做毕业设计;晚上10点多回房间继续敲代码。“作为首届卢旺达政府委托培养班的一名成员,我非常珍惜在中国的学习机会。”刻苦学习专业知识之余,特维泽勒积极代表学校参加中国各类技能比赛,如在2018年中国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机电一体化项目”国际邀请赛中获得二等奖的好成绩。
毕业后,特维泽勒创办了一家网上商城,专注于为卢旺达及其他国家的在华人士提供经贸方面的服务。起初,特维泽勒一个人负责开发、推广、维护、客服等多项工作,每天连轴转。还记得有一次服务器超载,导致程序不能正常使用,海量客户投诉涌入特维泽勒的手机,让他一时间不知所措。依靠金华职业技术学院教师团队的指导和帮助,特维泽勒才攻克技术难关,实现线上商城平稳运行。这正应了那句非洲谚语:独行快,众行远。
像特维泽勒一样,享受到中卢职业教育合作红利的卢旺达留学生还有很多。2014年至今,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已接收4届共99名卢旺达学生。基于职教合作的良好效果,2017年7月,由金华职业技术学院与卢旺达穆桑泽职业技术学校合作建立的穆桑泽国际学院在卢旺达正式挂牌,在信息通信、智能制造、电气自动化、电子商务和食品加工等领域着力培养懂汉语、精技能的卢旺达本土人才,以提升卢旺达及中东非地区劳动力素质,带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
截至目前,穆桑泽国际学院已在卢旺达培训学生3880人次,还联合华为等中国公司合作共建了涉及信息通信技术、电子商务等领域的8个实验实训室。穆桑泽职业技术学校常务副校长约瑟夫表示,感谢中国为我们建设如此美丽且高质量的学校,“我们正与中方积极合作,学习中国成熟经验和先进教学理念,努力使卢旺达职业教育实现跨越式发展,为本国乃至周边国家培养急需的各类人才”。
如今,在中国高校的积极参与、支持下,中卢两国职业教育合作办学机制日益成熟。2019年11月,金华职业技术学院与卢旺达理工学院就教学标准输出、专业学科共建等达成多项合作共识,并商定由中方主持研究制定电子商务和电气自动化技术的专业教学标准。
职教合作推动了中卢人文交流合作。8年来,中卢有关部门及地方政府开展交流互动近30次,就师资培训、留学生委托培养、海外分校建设、干部外派管理等方面进行了充分沟通。卢旺达前教育部长欧仁·穆提穆拉评价,“中国为卢旺达职业教育发展作出了贡献,职教合作成为卢中友谊的又一典范。”
南非学生赴华留学实习项目
“职业生涯中的宝贵财富”
本报记者 邹 松
邓肯·蒙格祖鲁今年不到30岁,在南非职业教育界已经小有名气。作为“南非学生赴华留学实习项目”首批学生代表之一,他不仅在中国学有所成、回国顺利就业,而且代表南非参加“一带一路”暨金砖国家技能发展与技术创新大赛并获奖。如今蒙格祖鲁既是机械工程师,也是南非赴华留学生校友会主席,他肩负的一项重要使命,是帮助更多南非学生到中国学习职业技能。
蒙格祖鲁说:“在中国,学习到的不仅是技术技能,还有职业精神。中国人勤劳肯干、精益求精、高度负责的工作态度,都影响了我,成为职业生涯中的宝贵财富。”
2017年,蒙格祖鲁还是一名普通机械工程专业学生,“南非学生赴华留学实习项目”为他的职业发展带来机遇。该项目由南非高等教育与培训部联合南非中国文化和国际教育交流中心共同设立,旨在选派南非学生到中国进行为期一年的职业技能实践,助力他们回国实现就业。
在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和苏州博众精工科技有限公司的实践基地,蒙格祖鲁重点学习了3轴和5轴数控机床操作、维护及质量品控,“这些专业设备的操控,南非的学校很少涉及。感谢认真负责的中国老师,他们的热情和专业精神都令人难忘”。学成回国后,他成为南非一家知名工程机械公司的机械工程师。他的经历被多家南非媒体报道,“南非学生赴华留学实习项目”也逐渐成为中南职业教育合作的品牌项目。
2017年至今,已有超过1700名南非学生参与“南非学生赴华留学实习项目”,其职业培训和实践领域涵盖机械、电子、通信、旅游、物流、食品、电商等多个门类。目前,该项目被纳入中非(南)职业教育合作联盟平台实施的机制成果。中非(南)职业教育合作联盟成员包括100多个中国职业院校和企业、近30所南非职业技术学院。
“南非学生赴华留学实习项目”设立的宗旨,就是帮助学生掌握技能、实现就业。南非教育界充分肯定该项目成效。南非格特·西班德职业技术学院校长波提亚洲·摩根表示,学校会继续择优选拔学生参与该项目,这些从中国学成归来的学生将有更大机会留校任教,学校还会组织学生代表到各校区讲演,请他们讲述在中国的所见、所学,鼓励更多学生争取到中国学习的机会。
南非高等教育和科技部部长纳兹曼德致信感谢中国政府及相关职教机构。他表示,南非学生在中国学习和实践中受益匪浅,他们将珍惜这一宝贵经历。南非政府期待进一步与中国加强在科学技术和职教培训方面的合作。
埃塞俄比亚职业教育孔子学院
“让我们拥有如此宝贵的学习机会”
本报记者 闫韫明
在埃塞俄比亚职业教育孔子学院(以下简称埃塞职教孔院)的实验室里,以轻快的音效为背景,当地学生塔博尔正配合老师在镜头前用中文、英文和当地语言阿姆哈拉语展示各种电气设备及其用途:“色标传感器、光纤放大器……”
在塔博尔参与录制的视频下方,有留言写道:“视频非常实用,让人受益!期待可以看到更多机器人相关话题的视频。”塔博尔告诉记者,“这种课堂教学方式注重传授实用技能,我参与视频录制也乐在其中,同时学到了很多知识。”
这是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埃塞职教孔院的新尝试——通过网络视频平台开展线上教学。埃塞职教孔院由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和埃塞联邦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学院(原埃塞—中国职业技术学院)共同承办,自2009年创建以来一直采用中文教学与职业技术培训相结合的培养模式,是一所以“中文+职业技能”为特色的孔子学院。
塔博尔是埃塞俄比亚亚的斯亚贝巴科技大学机电工程专业大三的学生。他的老师曾受益于中国与埃塞两国职教合作,于是把包括塔博尔在内的几名优秀学生推荐到埃塞职教孔院学习汉语和相关技术。“我们学校实验设备比较少,多数时间是学习理论知识,这导致我们在实操方面能力不足。来到埃塞职教孔院后,我第一次接触到这么多先进的设备,更加深入地理解我所学习的领域。”塔博尔说。埃塞职教孔院不向他们收取任何费用,这让塔博尔心存感激,“这样优秀的课程、先进的设备,如果需要交学费,我肯定负担不起。真心感谢埃塞职教孔院为我们免除学费,让我们拥有如此宝贵的学习机会”。
“我曾经非常担忧,毕业后能不能找到工作”,塔博尔说,“通过这几个月在埃塞职教孔院的学习,我意识到,只有不断学习先进的知识和技术,才能为国家做更有意义的事情。”现在,在埃塞职教孔院老师的鼓励下,塔博尔正在努力学习汉语,计划申请到中国读研究生。
塔博尔是数以万计受益于埃塞职教孔院培训的学生之一。自创办以来,埃塞职教孔院面向埃塞联邦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学院汽车、机械、电子电气、计算机等多个专业师生,开设了专业技术汉语、技能实训及短期培训等课程,累计注册学员达4万余人。
埃塞职教孔院中方院长江绛是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选派的援非教师,如今在埃塞俄比亚从事职业教育培训已有10余年。塔博尔和他的大学老师都是江绛的学生。“从前些年主要培训当地职业教育学校教师到现今更多培训学生,我们的教学范围在不断扩大。在埃塞职业教育领域,尤其是电气方向,几乎每所学校都能找到我们的学生。”江绛和同事们谈及此,脸上洋溢着自豪与欣慰的笑容。
“许多学生毕业后仍然和我保持着联系,最近有一名毕业的学生从外地来探望我们,送给我一只马克杯,上面印着他自己开的电器维修铺的图案。他说现在工作时还经常参考我们当年印发的维修讲义。能帮助到这些年轻人,真是最幸福的事了。”江绛感叹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