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舟山市依托区域特色,积极挖掘浙江国际海运职业技术学院、群岛新区旅游与健康职业学院等涉海特色鲜明的高职院校优势,紧抓“一带一路”建设机遇,持续深化高职涉海技能型人才培养,为国家、省市航运事业输送人才超过16.6万人,其中船员年培训量占全省的40%,涉海类专业毕业生国际就业比例超过70%,年培训培养境外海员达300余名。
创新“新丝路”涉海人才紧密培养模式
舟山市广泛吸收“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龙头涉海资源,与沿线的10个国家、33个企业行业协会和12所院校建有合作关系。全市通过建立涉海专业人才培养“智库”、学徒制人才培养教学指导委员会、“新丝路”航海职教集团、境外师资培训和学生交流基地等途径,全力发展航海技术、船舶工程技术、国际邮轮乘务管理等特色专业,不断增强中外校企合作的紧密度,形成了“目标共商、资源共建、人才共育、成果共享”的“新丝路”涉海类人才培养模式。同时,舟山市积极对接STCW(海员培训、发证和值班标准)国际公约,建有船舶操控模拟器等先进实训设备和海上训练基地等实训场所,培养更符合国际化标准、更适应最新市场需求的涉海类技能人才,每年向国内外输送行业人才超过上千人。
打通优质航海教育资源共建共享链条
舟山市定期选派高职院校教师参加高端国际学术交流研讨、高级船员技能培训等活动,并到校企共建的国际流动“教师工作站”——远洋船队里学习实践;引进国际海事组织(IMO)示范课12门,建有国际化双语课17门,拥有国际化师资24名,有效提高涉海类课程开发、资源建设、人才培养与国内国际航运企业需求的契合度。同时,积极落实国家交通运输部与国际海事组织签署的《合作意向书》中支持帮助相关沿线国家提高海事教育水平的相关举措。浙江国际海运职业技术学院与乌克兰、巴布亚新几内亚合作办学,分别成立“中乌海事学院”“中巴海事学院”,输出优质航海教育资源;与乌克兰共建“中乌海洋工程研究中心”,围绕高技术船舶、高端海洋工程装备等重点领域开展国际技术转移工作,推动舟山船舶和海洋工程产业技术发展。
探索助力地方扩中提低共同富裕路径
舟山市紧贴航运重点行业,主动对接共同富裕战略下的社会发展需求,联动多方力量合力升级建设涉海专业实训基地、船员培训评估实验室等平台。其中浙江国际海运职业技术学院建有国家级“现代航运虚拟仿真实训基地”、浙江省首个国家级船员评估中心(在建)、国家船舶制造基地培训中心等多个国家级航运类培训基地。浙江舟山群岛新区旅游与健康职业学院与全市多个街道组建产业学院,促进人才技能提升,做大做强涉海服务业人才市场,打响该市多个涉海涉蓝国际品牌。同时全市还面向特定群体开展渔转港、军转港、特定航线江海直达船舶船员、中西部海员等培训培养,助力转产转业、提高收入,年培训达上万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