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依据
时间:2021-09-03 来源:《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职业教育课程体系目标指向设定依据:职业性

依据职业性设定职业教育课程体系的目标指向体现了职业教育的类型特征。

职业教育的目标是让学生进入工作体系,即进入各个职业。就业导向是职业教育课程体系必然要指向的构建目标,同时,个体职业生涯的发展所需要的整体性职业能力也是职业教育课程体系必须要考虑的目标指向。因此,依据职业性构建职业教育课程体系就需要同时设定社会功利性和个体非功利性目标。

基于工作体系的职业教育是以能力培养为本位的教育,职业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目标必然要指向职业能力,整体性的职业能力是个体全面发展的基础。个体职业能力的高低取决于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三要素整合的状态,专业能力是指从事职业活动所需要具备的专业知识和专门技能,方法能力是指从事职业活动所需要的工作方法和学习方法,社会能力是指从事职业活动所需要的行为规范、价值观念以及人生态度。能力三要素整合的结果便是一种整体性的职业能力,即综合职业能力。综合职业能力在专业能力方面强调对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合理知能结构的获得,其目的是使个体能在职业实践中很好地处理职业的专门问题,满足职业的专门要求,具体表现为以物为对象的生产能力,如机器、仪表、材料等,以人为对象的服务能力,如餐饮、旅游、护理等,以物和人为对象的管理能力,如工作过程中的监控、调节、优化等。在方法能力方面强调科学思维习惯的养成,其目的是使个体能够从容自如地面对未来复杂的劳动环境和问题情境,能创造性地化解困境,学会学习,学会工作。在社会能力方面强调良好的人际关系和积极的人生态度,其目的是使个体经过职业教育的培养,不仅成为一个身怀技艺的职业人,还要成为一个身心健康的社会人。因此,依据职业性设定的职业教育课程体系综合职业能力目标,既要顺应社会发展规律,满足个体适应社会发展以及社会对合格“职业人”需求的社会功能,同时,还得兼顾遵循教育发展规律,满足个体身心成长以及个性对合格“社会人”追求的教育功能,既要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又要满足个性发展的需要,是个体实现全面发展的目标指向。

、职业教育课程体系组织结构设计依据:开放性

职业教育课程体系的组织结构设计需要同时考虑社会性发展要求和个体教育性成长需要,构建具有开放性特征的职业教育课程体系。

职业教育课程主要包括两大类,即普通文化课程和专业课程。普通文化课程主要是基于工作过程的社会性,对职业能力的充分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普通文化课程体系的结构组织应以工作过程中工作结构所对应的相关社会共同知识关系来构建,它是综合职业能力发展以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是与普通教育沟通衔接的需要。专业课程是基于工作过程的专业性需要。个体通过相关专业课程的学习,获得相应的专业能力,能够在具体的工作岗位中解决相关专业问题,胜任相关工作任务,这就需要个体具备专业的知识和专门的技能,具有合理的知能结构。为此,专业课程体系的结构组织应工作过程中工作结构所对应的相关专业能力之需来建构,主要指向综合职业能力的专业能力,是专业课程体系衔接设计的基础。可以看出,普通文化课程体系和专业课程体系的组织结构都要以工作过程的需要来进行设计,与工作结构相对接,依据工作岗位的任务设置课程体系,最终构建满足基于综合职业能力的、满足个体社会发展和成长需要的开放性的课程体系。比如,项目课程体系的编排是以项目为载体,以任务为中心,以职业能力为基础的由实践到理论、应用到基础、具体到一般的倒三角形构建模式,由此,整个课程体系由封闭走向开放。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的内容编排则是一种基于行动体系的串行结构,是学习过程中学生认知的心理顺序,与专业所对应的典型职业活动顺序,或是对实际的多个职业活动过程经过归纳抽象整合后的职业行动顺序,即行动顺序,是在对学科体系的解构与行动体系重构的过程中从知识或能力的“构成说”走向知识或能力的“生成说”的改革与创新。具体来说,职业教育课程体系组织结构设计涉及横向衔接和纵向衔接,横向衔接就是课程内容体系和职业资格证书体系的对接问题,纵向衔接即中职—高职—本科不同层次之间的课程体系对接问题。

、职业教育课程体系知识内容选择依据:实践性

职业教育课程知识内容是课程体系构建的物质基础,同时,也是作为职业教育类型教育特征的重要体现。从某种意义上讲,任何课程体系的构建都是依据课程目标的指向进行课程知识内容的选择,然后进行结构序化。职业教育课程内容的选择必然指向综合职业能力目标,选择工作过程所需的技术知识,这些知识也必然体现技术的实践性本质特征。因此,职业教育课程知识内容就需要依据实践性来进行选择,具体包括普通文化课程知识内容的选择和专业课程内容的选择。

职业教育课程内容的选择都必须指向职业能力,具体体现为工作知识的选择。那么,普通文化课程内容需要根据职业教育自身的特点,突出实践性,以工作过程的需要和职业能力的指向来确定,特别是职业能力中的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

要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以全面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为导向,不追求知识的深刻和学理。在选择语文、数学、外语等课程知识的同时,还需要重视职业生涯教育、人际沟通、心理教育、环境教育等知识内容,同时,还需要重视知识内容表达的实用性和生活性。在专业课程内容选择方面,具体包括专业理论知识内容和专业实践知识内容的选择,且更多地指向专业能力。根据技术知识的结构,可以将其分为技术理论知识和技术实践知识。专业理论知识内容自然就以技术理论知识为主,专业实践课程内容以技术实践知识为主,然后,对相应的专业知识内容进行归类处置,设置相关课程。

技术理论知识在一定程度可以按照工作过程的需要参照其本身的知识逻辑来组织课程,技术实践知识则可以在工作过程中按照需要完成的工作任务逻辑来组织课程,或均按照工作任务逻辑来处理相关知识,设置一体化课程等。如,项目课程把专业知识处置为综合专业实践课程、学科课程和任务中心课程,其中,综合专业实践课程以技术实践知识为主,学科课程以技术理论知识为主,任务中心课程则同时包括两部分知识。需要强调的是,无论是技术理论知识还是技术实践知识,都具有实践性特点。其中,技术理论知识与知识的表征方式和实践程度紧密相关,技术实践知识更是涉及缄默性知识。由此可见,普通文化课程知识内容和专业课程知识内容的选择都必须考虑工作过程的需要和个体未来的职业生涯发展,要与生活的情境或者工作实践的情境相关,共同指向职业教育课程体系构建的目标,即综合职业能力,这同时也是技术的实践性本质特征的体现。(节选自《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1年第20期)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