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特色校园文化育人体系走笔
宁波公立甲种商业学校成立于1914年,这一年,也被称为宁波商业职业教育元年。
从宁波公立甲种商业学校,到如今的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浙江工商职院”),百余年来,这所被誉为“宁波商帮文化的摇篮”的学校,已经成长为一所“工、商”并重,对接地方经济和产业发展需求的现代化高职院校,形成了“传承宁波商帮精神,培育现代商帮人才”的办学特色。2020年12月,学校入选浙江省高水平职业院校和专业群(以下简称“双高”)建设单位,开启了高质量发展的又一崭新篇章。
站在新的发展坐标上,浙江工商职院立足实际,守正创新,传承和发扬百年商贸教育的优良传统和文化基因,全力构建具有区域特点、学校特色、时代特征的特色校园文化育人体系,以此助推“双高”建设,凝聚前行力量。
构建“一三三三”体系
做好顶层设计
一所学校的校园文化贯穿于教育实践的方方面面,在培根铸魂、启智润心方面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当前,学校正在大力推进‘双高’建设,校园文化建设作为重要组成部分,必须给予高度重视,加强系统设计和整体谋划。”浙江工商职院党委书记陈仕俊如是说。
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和定位,浙江工商职院从学校文化育人的现状出发,成立了以党委书记为组长的校园文化建设领导小组,构建了多部门(学院)联动的工作机制,整合现有文化资源,锚定“承续与发展”方向,构建了“一三三三”特色校园文化育人体系。
其中的“一”是学校百年办学积淀而成的“工商精神”,而3个“三”分别指3个维度、3种文化和3类载体,完整的表述即:以“工商精神”为内核,从区域特点、学校特色、时代特征3个维度提炼“宁波商帮文化、校训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3种文化为学校主流文化,并充分融入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教学实践”和“网络教育”等三大载体,构建鲜明特色校园文化育人体系,进而发挥高校文化传承创新的职能,为学校实现高质量发展铸魂。
“一三三三”特色校园文化育人体系的构建,立足学校现有的办学积淀和人文底蕴,进一步理顺了校园文化建设承续和发展关系,解决了此前长期存在的校园文化系统性、层次性不够强的问题,有利于形成文化认同、价值认同、目标认同,真正贯通“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全新格局,推进各项事业取得突破,最终形成文化引领“双高”建设的“工商方案”。
强化价值引领
凝练百年精神
“学校的百年校史是中国革命和建设、发展史的一个缩影,也是我们极为宝贵的教育素材和精神财富。”陈仕俊说。
多年来,浙江工商职院一直致力于挖掘百年校史中的精神富矿,形成了学校的办学思想、办学理念,以及校训、校风、教风、学风等主流价值体系,并以此濡染一代又一代的工商学子。
2019年,学校第二次党代会又首次凝练、提出了“工商精神”,其核心理念为“爱国爱校、艰苦创业、师生为本”,既是对学校百年独特文化精神的高度概括,同时也成为激励全校师生继续奋进、再创辉煌的不竭动力。
为了让“工商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学校不仅重点打造了以“工商精神”校铭石为主的校园主景观,同时与党史学习教育相结合,挖掘百年校史中的红色基因,面向全校师生深入开展了“工商精神”学习实践活动。
由思政教师在校史馆开讲“入学第一课”,邀请老校长返校讲述百年校史,组织师生“重走工商路”“云游校史馆”,举办“‘工商精神’之我见”辩论赛……一系列形式多样、内涵丰富的活动,让师生们对“工商精神”的理解、领悟和认同由表及里、愈加深厚。
传承商帮文化
形成育人特色
百余年来,学校的发展早已与这座城市血脉相连,从地域文化的维度来看,植根浙东学派实学思想的“宁波商帮文化”始终是丰厚的“传家宝”。
秉承浙东学派“经世致用”“工商皆本”“知行合一”的思想和宁波商帮文化精神,体现在商业职业教育上,就是注重“工商并重”,突出“技能与实践”,贯彻在教学中,就是要求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无论是办学早期筹资建立实习商店、实习银行,还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在同类学校中较早提倡“一张毕业证书,多张技能证书”以及力推校企合作,均是很好的例证。
据浙江工商职院校长周志春介绍,近年来,该校以宁波商帮文化为载体,紧跟时代步伐,坚持以文化人,逐渐形成了鲜明的育人特色。
学校围绕“创业、务实、诚信、协作”的“宁波商帮精神”,以“宁波商帮文化”课程为抓手,以“宁波(现代)商帮论坛”、新生始业教育等为外延,通过打造省级在线课程、开展特色文化活动等,在全校范围内传播弘扬“宁波商帮精神”。同时搭建了诚信教育、市场竞技、素质拓展、技能比赛等平台,探索形成了基于“四个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打造了校园商品展销会这个锻炼和展示学生商贸应用才能及创业实战才能的“金字招牌”,获评“宁波市首届高校校园文化十大品牌”。
举办“叮咚e商节”,开展“双十一”实战活动,推进工作室教学模式改革……各专业还根据自身特点,创设真实的职业情境,探索实践“工学结合、知行合一”育人模式,打造出现代学徒制课程体系,使学生具备较强的就业竞争力,每年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超过98%。
学校坚持产与教的“真融”“真合”,先后与150多家龙头企业开展校企合作,发起并成立了6个协会、学会;与宁海、慈溪、海曙等地开展“县(市区)校合作”,建成了宁海和慈溪两个产业学院,形成了“一体多翼”的办学格局,描绘出一幅“点、线、面”紧密结合的产教融合生态蓝图。目前,全校81%的专业与浙江(宁波)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重点产业对接,毕业生留甬率超60%,还涌现出电商创业先锋沈兴秋、智能制造研发达人翁国栋、国家技能大师李晶等一大批德技并修的优秀人才。
践行校训文化
打造育人平台
前不久,全国劳动模范裘银芳走进浙江工商职院“厚德讲坛”,以德育导师身份讲述她的“助农三部曲”。
不只裘银芳,从2007年创设“厚德讲坛”以来,已有全国劳动模范陈霞娜、全国道德模范孙茂芳等几十位先进人物走进校园与大学生面对面交流。取校训“厚德、进业、明智、笃行”之义,“厚德讲坛”已然成为浙江工商职院极重要的第二课堂。
为了充分发挥校训文化的育人作用,浙江工商职院以校训为原点,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有机融合,做大做强“厚德讲坛”“明智红学堂”“笃行志愿服务月”等课外育人平台,并通过开展网络实践教育活动扩大影响力,设置“进业奖”奖项激励先进等,让校训内化为精神追求,外化为实际行动,切实提升广大师生的道德修养和文明素养。
与青年学者共探宁波城1200年的生命印记,听前辈将士后代讲述先辈故事……2021年,浙江工商职院借助“厚德讲坛”“明智红学堂”组织开展系列访谈、宣讲活动共计近20次,思政教师、校外导师、知名校友、社会各界人士等一起担任“主讲人”,共同肩负起立德树人的重任,将思政教育从第一课堂向第二课堂延伸,形成了协同效应。
传习非遗文化
坚定文化自信
近日,在2021年“振兴杯”浙江省青年职业技能竞赛(创新创效竞赛)中,浙江工商职院学生作品《红守艺(Hold Showing):地方濒危非遗“传—习—守”数字化创新体系》荣获金奖。这是学校注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把非遗文化纳入人才培养体系所取得的又一成果。
追寻传统戏曲的发展历程,了解戏曲基本知识,学习身段表演技法……2021年上半年,近10场“戏曲进校园”活动在浙江工商职院举行,收获诸多“00后”戏迷,使他们连连感叹戏曲之美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博大精深。
作为宁波市“戏曲进校园”首个高校实验基地,浙江工商职院一直力推“戏曲进校园”工作,先后与市甬剧研究传习中心、市文化旅游研究院、宁海平调艺术传承中心开展紧密合作,共同进行地方剧种艺术研究、传播以及老艺人保护等工作;把戏曲表演纳入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以“常规教学+兴趣培养+比赛演出+线上展示”的形式集中培训对戏曲感兴趣的学生,让学生“学有所获,学有所爱,学有所成”。
学校还自编电子教材,开设了全校性艺术修养课、非遗通识课等,组织开展了“老字号进校园”“留学生走进非遗文化”等文化活动,先后培育了10余个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品牌社团,打造了多个校地合作文化传承基地,聘请了一批非遗文化传承人为校外指导教师,积极引导广大师生发挥专长,借助互联网和新媒体弘扬非遗文化,使之在新时代迸发出新的活力。
坚持守正创新
激扬发展力量
回首过去,浙江工商职院历经百年商贸教育,在教育实践中不断深化提升校园文化的精神内涵,通过持续深入的建设,整合文化资源、丰富文化活动、建立育人机制,努力实现校园文化的整体化、主题化、特色化。
展望未来,学校将以打造“一三三三”特色校园文化育人体系为指引,以增强学生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和底气,培养现代商帮人才为目标,将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区域文化、审美能力与艺术人生、理论指导与基本能力培养有机结合,培养出更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文化育人是一个系统工程,特色校园文化育人体系建设和运行实施依然任重道远。”学校党委书记陈仕俊说,学校将从“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高度,立足已有成果和优势,持续推动理念方法行动机制创新,不断提升文化自觉,切实增强文化自信,使文化元素、文化力量成为凝聚人心、推动发展、打造特色的强大动力,努力续写高职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姚敏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