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特殊教育职院构建“三融合 三阶梯”残障高职生评价新体系
时间:2021-07-06 来源:《中国教育报》

实现技能增值与自我价值提升

构建多层次残障高职生评价新体系,是浙江特殊教育职业学院在新时期创新发展、发挥“特教之特”的重要举措。近年来,学院立足残障高等职业教育的跨界属性,以“残健融合”为基石,通过评价机制的阶梯式递进,促成普通高等职业教育人才评价与残障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有机结合,实现残障学生技能增值与自我价值提升的双丰收。

    基础阶梯:残健融合的根本性评价全覆盖

平等尊重引导评价新视角。学院突破“弱势群体”的固定思维,将残障学生视为和健全学生同等的独立自主个体,课程教学过程不降低要求、技能水平操作不降低标准、素养品质评判不降低基点。将高要求、严规定贯穿人才培养的始终,给予残障学生充分尊重基础上的平等评价。

特殊关爱提升评价新温度。学院依托各专业特点开设电商校园网红赛、数媒设计云平台、工美创意加油站、推拿技能体验室、面点商铺工作站等多个覆盖全院残障学生的校园职业竞技场,将职业劳动融入学生“职场”评价之中,以赛促教、以优促评,扭转了“唯分数”的评价指标。

残健融合营造评价新环境。学院搭建生产性校内实训基地,面向残障学生和健全学生开展适合专业发展的同类技能实操训练,搭建以技能比拼为主流的竞技平台,为残障学生和健全学生打造共育、共学、共享、共促的学习平台,切实营造残健融合共育新环境。

    增长阶梯:长短融合的发展性评价全延伸

取长补短促进自我激励点。学院突出小班化管理优势,为每一个残障学生分列个体“长处清单”与“短板清单”,构建“观察趋势、关注个体、改进教学”的心智模型,在统筹普适性评价之外,增设分层、分类、分阶段的个性化评测及指导,促使残障学生激励自我、适应学习、自主提升。

孕长于短促育发展增长点。学院根据不同残障类别学生的个体差异性,立足学生职业知识与技能获取的整个过程,构建“个性化学业质量分析系统”,既稳抓残障学生个体发展短板与长处综合评价,又关注残障学生短期测评与长期规划的结合,实现评价角度由短及长新融合。

论短定长促成发展评价点。学院在学生短期测评清单基础上,通过“审视学业发展趋势”“欣赏学业发展优势”“期许学业发展目标”的引导路径,为每一个残障学生设定个体远期发展目标测评和职业生涯长期发展规划,以积极温暖的测评“发展面貌”鼓励残障学生个体发展。

    目标阶梯:内外融合的价值性评价全突破

社会资源与校内培育的内外融合。学院依托社会、行业、企业的爱心助学红利,针对残障学生学习与就业的特殊性,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不断促进以“训”代“考”、以“练”代“测”的评价模式,进一步创新评价要素与专业人才需求、智力资源与企业优势、学生发展与社会融合的多方结合机制,真正实现评价主体从单一学校到行业、企业、产业多元覆盖的大跨步。

社会需求与个体技能的内外结合。学院打破以普惠性方式兜底残疾人职业教育的传统模式,在与应用型本科院校盲人康复治疗学、聋人视觉传达设计“3+2”合作基础上,加快探索构建现代残疾人职业教育体系,分残疾类型、分行业区域研究制定职业岗位能力的分级标准,关注残障学生个体职业技能展示与评价,实现残障学生从“弱势群体”到“有用之才”的大转变。

社会尊重与个人自强的内外聚合。学院既注重针对不同残障学生的身体特点进行个别化技能指导,确保每一个残障学生都能获得独立生活的“一技之长”,更注重培养残障学生融入社会的“健全心态”,全面营造听党话、跟党走、感党恩、自强不息、顽强拼搏、共建共享美好生活的评价环境,进一步激发残障学生用技能改变生活、成就梦想的奋斗热情,满怀信心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省建设大潮,为奋力打造共同富裕示范区的“特殊风景线”作出特殊贡献。(黄宏伟 姚晓霞)

(作者黄宏伟系浙江特殊教育职业学院院长、教授、博士)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