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乡村振兴“新农人”,高职如何作为
时间:2021-06-25 来源:《浙江教育报》

乡村振兴需要一批具备知识素质、能力素质及精神素质的乡村工匠,需要一批“懂经营、会管理、有文化”的新型职业农民,需要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基层干部队伍。乡村振兴,基础在教育,关键在人才。嘉兴职业技术学院作为一所红船旁的高职院校,立足地方人才培养职责和使命,围绕乡村振兴人才培养目标,充分发挥职教办学优势,积极探索实践“育训并举 系统培养”乡村振兴人才的路径。

第一,政校行企协同合作,构建“四方联动、协同培养”的育人机制。2014年和2019年,嘉兴市相继成立嘉兴农民学院和乡村振兴学院,以嘉职院为主体,与二级学院一起构建“三农”人才培养组织体系,实行政府买单,在实施涉农专业人才订单培养、定向培养的同时,开展以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头人、家庭农场主等为对象的农民大学生培育工程,提升新型职业农民学历,培育了一大批引领嘉兴农业经济发展的生力军。校行企联合成立产业学院,建设现代农业技术培训基地,构建协同育人平台体系。明确校政行企各方育人职责,建立协同育人制度,充分发挥各自资源优势,合力培养乡村振兴人才队伍,解决人才培养主体单一、人才植根性不强的问题。

第二,根据生源类型及需求特点,分层分类系统培养,实现“职业化、专业化、实用化”的育人目标。通过“学历+技能+创业”的培养模式,“职业化”培育农民大学生,实施“忙农闲学、产学并重”的人才培养模式,落实百万高素质农民学历提升行动计划,积极探索农村实用人才培养方式,把教学效果写在大地上、把课堂教学搬到田野上、把创业创新实践办到农场里。通过“学训分季、轮岗分段”等培养模式,“专业化”培养全日制在校生,建立“点群协同、合作育人”的组织体系与制度体系,顺利开展教育部第二批现代学徒制改革试点。探索校企协同育人机制,形成基于全产业链的“学训分季、轮岗分段”的农业人才培养模式,为乡村培养了一批“下得去、留得住、干得好”的农村实用人才。通过“个性定制、模块教学”的培养模式,“实用化”培训农村实用人才及高素质农民,组建学校农业专家服务团队和乡土专家服务团队,采取“课堂理论授课+基地实践教学+训后结对指导”的精准培训模式,培养“留得住、用得上、带得动”的农业产业发展带头人。通过分层分类系统培养,解决乡村振兴人才培养针对性和适应性不高的问题。

第三,对接地方特色农业发展需求,开发“模块化、本土化、系列化”的教学资源。针对不同类型的乡村振兴人才,分类定制人才培养方案,开发模块化课程体系;针对校内师资实践能力不强、缺乏生产性实训基地、课堂教学形式单一等问题,聘请行业内公认的“土专家”及乡村致富带头人等担任兼职教师;针对城乡融合发展示范区现代农业及地方农业的发展特点,建设课程教学资源库,邀请优秀学员参与开发本土化、系列化教材,丰富教学内容的载体和表现形式,解决乡村振兴人才培养教学资源缺乏、教学方法单一的问题。

【作者卢晓慧 系嘉兴职业技术学院继续教育学院(乡村振兴学院)院长】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