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亿万农民群众和广大农业农村工作者发挥了核心作用,我就是其中的一位‘农小二’”。前不久,全国劳动模范、省市人大代表裘银芳走进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厚德讲坛”,以德育导师身份讲述她的“助农三部曲”。
在浙江工商职院,除思政教师外,专业课教师、校外导师、知名校友、社会各界人士等也能成为思政“主讲人”。“只有将课程思政贯彻到各类课堂、各个环节,畅通课堂教学的‘主渠道’,提升第二、第三课堂育人实效,才能真正实现显性和隐性教育的相互结合、育人和育才的有机统一。”校长周志春说。
守正创新,拓展第一课堂育人路径
查阅前一学年所有课程大纲(标准)和授课计划,访谈61位教师,随机听课40节……2019年10月,学校组建了课程思政专题调研组,对全校课程思政开展情况进行了一次“大体检”。然而,结果并不尽如人意,学校对课程思政推进缺乏系统设计,教师对课程思政的理解和认识不到位,课程思政的挖掘和设计不够深入、方法和途径不够多样等问题不同程度地存在。
面对问题,该校从理念入手,加强课程思政的组织领导和系统设计。相继制订了《课程标准制订与实施指导意见》《课程思政教育元素挖掘指南》《课程思政建设实施方案(修订稿)》,构建并完善了优化一套课程思政内容与教学体系、建立课程思政“三个课堂”联动机制、搭建“九个一”的课程思政交流共享平台的“139”系统设计,致力于守好课程建设这个“主阵地”、建强教师队伍这支“主力军”。
为更有力地推进第一课堂课程思政,学校还开展了思政教师与各二级学院专业(教研室)结对工作,由思政教师根据所对接专业的特性和岗位属性,对课程标准、授课计划、教案等进行指导。“结对活动让我对课程思政的底气更足了。”该校体育教师张超感慨地说,得益于结对思政教师的指导,他执教的篮球课还获得了全国高等职业院校首届体育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大赛二等奖。
统筹设计,发挥第二课堂育人实效
从2007年学校创设“厚德讲坛”以来,已有几十位先进人物以德育导师身份走近校园与大学生交流,成为学校重要的第二课堂。近年来,学生们通过课内外育人平台,从校内走向校外,不仅加深了对国情社情民情的了解,也提高了适应社会、服务社会的能力。
浙江工商职院充分挖掘、利用校内外资源,先后建立了100多个校外实践基地和思政理论课现场教学基地,探索形成“校地融合、行思并举”的思政课现场教学融模式,不断拓展第二课堂思政教学途径,完善学分体系,强化育人实效。
知行合一,形成第三课堂育人特色
近年来,学校坚持与行业紧密结合,积极尝试“双标准、双导师、双考核”的校企一体化管理模式,探索实践“引企入教”的人才培养模式,打造具有“职教味”的第三课堂育人特色。
在首席工人带徒工程、特长生培养工程、现代学徒制等“工学结合、知行合一”的人才培养模式下,该校已培育出一大批“德技兼修”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课程思政是一个系统工程,我们将始终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努力探索、积极实践,构建高职课程思政协同育人体系,培养出更多德技兼修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浙江工商职院党委书记陈仕俊说。(史望颖 姚敏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