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是所有学生关注的话题。为了促进本国经济发展和社会就业,世界各国政府持续发力,不断提升职业教育吸引力。在日本,为促进学生就业,专修学校、短期大学等一系列职业教育院校会积极提供实习单位、模拟面试、企业参观学习的机会。在欧洲,学习理论知识和进行企业实践的“双元制”职业教育也受到各方肯定。
据日本“My Navi”新闻网站近日报道,学校法人日本教育财团旗下的国际时尚专门职业大学以及专门学校MODE学园,与世界最大的跨国奢侈品综合企业路威酩轩集团缔结合作协议。参与这一合作项目的学生若完成2021年4月起为期一年的学习,就有机会获得路威酩轩集团旗下品牌的就业机会。项目不仅免除特别课程的授课费,在学生实习期间也可给予10万日元生活补贴。
在日本,一般而言,运营学校的都是学校法人和各级地方政府。但也有一些例外,比如企业经营学校。企业经营学校的目的,有可能是为了实现企业理念,也可能是为了培养人才,为企业确保充足的人力资源。比如,丰田汽车就在运营一所学校——丰田工业学园。这所学校并非专修学校或普通高中,而是职业能力开发学校,为丰田汽车所需的制造工艺培养专业人才。根据丰田工业学园官方网站介绍,在这所学校里,学生可以接受专业训练和技能研修,毕业后可以进入丰田汽车成为正式员工。正式员工在拥有一年的实际工作经验,得到所属部门的推荐,并通过内部选拔考试后,可以升入丰田工业大学。丰田工业大学也是丰田汽车公司运营的。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也运营着一所日立工业专修学校。据这所学校的官方网站介绍,学生无须承担宿舍费,入学时仅交纳大约15万日元的就学相关费用。毕业后获得高中文凭,并进入日立旗下的事业所工作。每年,有25名日立工业专修学校的毕业生,在日本的“全国技能奥运会”上参赛并获得奖牌。可见,日本企业所办的职业教育学校,其实是为企业提供大量专业对口、技能优秀的毕业生,以支撑企业的发展壮大。
日本这种“产学合作”也面向中国学员。比如,由于老龄化,两国在护理领域有着广泛的共通性和合作空间。《环球时报》记者最近特别采访了株式会社诚和的负责人河本一志。这家创立于1924年的综合性企业积极接收来自中国的护理学员,近几年已培养出十几名专业人才,有些留在日本总部工作,有些则回到中国创设护理机构,还与上海、重庆等地的护理机构展开深入合作。
欧洲也非常重视增加职业教育的吸引力,尤其是德国、瑞士、丹麦等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最受各方肯定。德国和瑞士目前都只有近1/3的中学生上大学,其他学生则参加双元制教育。在德国,实施双元制教育的职业学校有9000多家,设有300多个国家认可的专业,从木匠、厨师、清洁工到钻石打磨、钢琴制作、农产品加工、IT人才等,涵盖几乎所有行业。德国科隆大学经济学者罗多夫介绍称,德国目前有40多万家企业参与双元制教育,与职业学校合作培训技术人才。这其中既有西门子、戴姆勒等世界500强公司,也有不少“隐形冠军”。
奥迪公司的一名主管此前向《环球时报》记者介绍,奥迪每年会招收数百名双元制学生当学徒,与他们签订3年合同。学徒期间,奥迪给他们缴纳学杂费、医疗保险等,每个月还支付近1000欧元的补助。毕业后,这些学生可以优先进入奥迪工作。虽然每年要为学徒工花费上万欧元,但奥迪认为值得。学生一毕业就可以当熟练工使用,降低了企业培训开支,更重要的是找到合格的技术人才,学生也实现了从职教到就业的无缝对接。“对企业来说,职业教育的好处无可估量。”罗多夫表示,对政府来说,降低失业率也是他们乐见的。另外,“德国制造”“瑞士制造”能享誉全球,也有双元制的功劳。这创造了学生、企业和社会的“三赢”局面。
而且,这种职业教育模式已“出口”到全球多国,不仅包括西班牙、希腊、葡萄牙、意大利、斯洛伐克、立陶宛等欧洲国家,同印度、巴西、中国、俄罗斯、泰国等国家也有合作。在2011年“首轮中德政府磋商”期间,中国教育部与德国联邦教研部共同签署了共同设立“中德职教合作联盟”的联合声明。中德双方在联盟框架下分别在重庆、上海、天津和青岛设立了中德职教合作示范基地,开展了一系列示范合作项目。许多德国职业学校还与中国学校合作办学。(蒋丰 昭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