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通讯员 钱兴成)日前,浙江旅游职业学院导游专业的19名学生受邀参与了浙江美术馆与浙江省妇联共同举办的“红船女儿:献礼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艺术特战”讲解拍摄任务。学生们在发挥专业特长的同时,通过社会实践更深入地了解党的历史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而校园内,由学院“劳动育人”辅导员工作室和劳动教育教研室联合组织的“劳动征集令”也在火热进行中,大家踊跃地把寒假期间“十个一”居家劳动倡议成果,通过短视频、照片、心得等方式进行投稿。
这样校内校外活动相得益彰的局面,得益于学院高度重视学生劳动教育。“我们把劳动教育作为公共必修课,纳入所有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着力发展“专业学习/实习实训+劳动教育”的劳动育人模式,培育学生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和爱岗敬业的劳动态度。”学院院长杜兰晓介绍。
一直以来,学院致力于旅游职业教育的“中国品牌”和“中国服务”人才培养,通过特色化劳动教育的开展,打造“中国服务之美”的劳动教育品牌。此前,省教育厅公布了第二批浙江省中小学劳动实践基地名单,浙旅职院名列其中。
作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校园,学院在2017年就开展了“最洁净校园”活动,并作为公共选修课,确立每年5月为“学校劳动月”,每年的校庆周为“劳动周”,每周三下午为“学生劳动日”,所有学生在校期间都要参加至少两次活动,用自己的劳动装扮“最美校园”。对此,后勤处教师钟吉敏深有体会:“几年前,学生们对校园环境确实不够珍惜,但活动开展后,大家的公共卫生意识、环境保洁习惯都得到了显著提高,对校园保洁员也格外亲切友善。”
为使劳动教育机制有保障、工作有抓手、活动有平台,浙旅职院把打造“中国服务之美劳动教育”列为“双高”建设的重点项目和“三全育人”综合改革的重要内容。学院成立劳动教育教研室和“中国服务之美”劳动教育教学创新团队,编写劳动教育辅导读本,组建劳动育人辅导员工作室,设立“劳动标兵”奖项,与当地农场共建150亩的劳动教育基地……
此外,每个学院还借助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平台,建立起各有特色的校外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并把劳动教育融入到专业实习、社会实践、志愿服务中。旅行服务与管理学院和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管委会以合作共建劳动教育基地为契机,组建了“西湖导管会工作坊”“生态文明志愿者工作坊”“卓越导游工作坊”,已有500多名学生参与相关服务性劳动教育活动。
“我们把劳动教育放到突出重要的位置,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劳动实践观、价值观、幸福观,希望他们步入社会后能够辛勤、诚实、创造性地去劳动。”学院党委书记韦国潭如是说。
在普及常规性劳动教育的同时,学院推进“专业建设+劳动教育+人才培养”一体化课程思政建设,实现劳动教育一二三课堂相贯通。艺术学院通过与行业大师合作共建“大师工作室”,以“劳模先锋故事会”等方式在学生中传播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厨艺学院设立“厨艺大师工作室”,聘请“行业德育导师”,诠释“厨德立人、厨艺立身”的人才培养目标。
为让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认知,激发主动劳动的热情,增强劳动的获得感,学院还创新劳动教育评价机制。在学生综合素质学分制原有人文素质、技能素质、身心素质3个模块的基础上,增设了劳动素质模块,实现德智体美劳全覆盖。此举打破传统单一的授课方式,形成了形式上“集中+分散”,空间上“日常+节假日”,方式上“理论+实践”,内容上“体力+专业”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多措并举实现劳动教育寓教于乐、寓学于用,以及知、情、意、行相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