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杭州市开元商贸职业学校组织电子商务专业学生对接当前新兴行业直播带货,开展了一场劳动教育。
这场直播带货是开元商贸职校和杭州中学联合举办的,最近杭州中学想举办跳蚤市场,找开元商贸职校合作。该校移动商务专业负责人傅晖说:“直播中,我们开元商贸职校的学生当起了主持人,视频连线杭州中学学生,请他们介绍货物特色。”当天活动,线上的营业额就达4000多元。开元商贸职校学校副校长王君波介绍:“直播带货是疫情中开设的一门课。劳动教育当前很火热,除了在农场开展传统的劳动外,他们更是对接学校特色和新兴产业电子商务、跨境电商等。”
劳动教育是当下热议的话题。《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指出,劳动教育要体现时代特征。适应科技发展和产业变革,针对劳动新形态,注重新兴技术支撑和社会服务新变化。中等职业学校重点是结合专业人才培养,培育学生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高等学校要注重围绕创新创业,结合学科和专业开展实习实训、专业服务、社会实践等。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原党委书记、研究员,中国教育学会中小学劳动技术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长徐长发认为,新时代劳动教育要大力发扬三种精神: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
课程对接劳动教育
旅游市场如今较为火热。宁波东钱湖旅游学校在旅游专业上开设了限定选修课咖啡、烘焙、茶艺,要求旅游专业的学生必须选择一门。该校副校长徐春燕说:“职业技术学校的劳动教育有别于中小学,并非只有做家务或参与农场劳动等。这些特色课程虽然开设不多,但都是基于学生兴趣爱好和当前热门行业开设的。学校在这些专业课程里面融入劳动教育元素,培养学生劳动精神。”
本世纪初,模具在宁海起步,如今已成为支柱产业。顺应着时代,宁海高级职业技术学校开设了模具专业,其中专业课程有50%是动手操作的。该专业又分手工加工和机械加工门类,下设5个课程,有钳工、零件测绘等。机械教研组组长葛进军认为,“劳动教育对接当下支柱产业,学生既可以了解专业课的前沿知识,又可以从中体会到劳动教育的精神,比如零件测绘等需要精确到小数点,精益求精,这就是工匠精神。”
“学校还带学生去企业现场上课,让他们感受劳动氛围。”葛进军介绍,“在企业学生聆听员工介绍各岗位的注意事项,现场观摩操作,感受高标准严要求。每年学校还开展‘匠士评价’通过学生一学年的表现,选出优秀学生。”
温州职业技术学院信息技术系副主任黄河则认为,无论是劳动精神,还是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每所学校只是表现的形式不一样而已,其精神内涵的实质是相同的。
对接热门行业开展社会实践
小编注意到,当前我省各校不但把劳动教育和热门行业有关的课程对接,更是加强实践环节。
浙江旅游职业学院旅行服务与管理学院党总支书记兼副院长何立萍说,与旅游专业课程相配套,学院成立了名导工作室,培养导游,为社会提供服务。“学院专门开设的劳动教育课程,每周组织学生在校内外实践,参与劳动。”目前,他们在西湖景区等地进行讲解,服务游客。
该学院大三学生刘倚舟在去年国庆节跟随教师前往上海,在电影《八佰》中的四行仓库景区为游客讲解。“虽然只有短暂的一天,但我体会到了一名工作人的不易。身为导游,我要储备丰富的知识,才能为游客带来精彩讲解。”
测绘与市政是浙江水利水电学院的突出特色专业之一,也是该校的传统工科专业。做好该专业实践一直是测绘与市政工程学院的重头戏。测市学院每年都会组织学生赴桐乡进行为期三周的数字测图实习,在那里学生每天需要进行长达10多个小时的工作,晚上还要整理收集数据。
徐长发认为,提高学生创造性劳动能力,更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这也是新时代劳动教育的重点、难点、创新点。
振兴乡村也是热点话题。浙江农林大学村官学院每年选拔近80名学生驻村实践一周,围绕当地支柱产业、文化和党建等开展调研,提出新观点,振兴乡村。大三学生许健贫和同学在2020年夏天参与实践,在当地清凉峰农业基地帮助当地采摘瓜果蔬菜,根据乡镇情况撰写返乡青年创业调研报告,提出创新性意见要充分发挥“互联网+农业”优势,大力发展特色农产品,并将其品牌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