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工作室的区域升级路
时间:2020-11-26 来源:《中国教师报》

近年来,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抱团模式——名师工作室在全国发展得如火如荼。名师工作室的存在与发展为区域教师的培养与师训的开展带来了集约化发展的新方向,同时也为区域教师教育的研究开辟了新领域。当前,随着许多名师工作室运行到“第二代”甚至“第三代”,其“第一代”的运行经验与策略已逐渐凝练成相关理论,并为实践所运用。这些都为名师工作室的深入研究提供了很好的路径与方法。在浙江省温州、嘉兴等地,名师工作室的运行与开展已融入“区域名师工作室(站)”。

所谓区域名师工作室(站),是指在区域教育行政部门的指导下,区域内所有名师工作室运行与发展的集合。在这个集合中,区域教育行政部门是指导者,各名师工作室则是组成者,而区域名师工作室(站)的运行以区域研训为主。如温州市洞头区,由于全区师生数量相对较少,区教育局以“三名”工作室的形式,在全区名师培养上实行学科名师工作室责任制。此外,许多地区也在师训上寻求区域集约化发展,而区域名师工作室(站)的建设往往是首选。那么,区域名师工作室(站)的建设与运行需要什么策略呢?

教育行政主导。区域名师工作室(站)更能得到教育行政力量的支持,其支持形式主要有物质、人才及技术三个层面。首先,区域教育行政部门会划拨相关经费到各学科名师工作室,并由主持人负责经费的管理与使用,这为各工作室开展活动提供了物质动力,也让主持人能较为灵活地开展研训,使交流活动得到保障。其次,由于各学科名师工作室成员的组成不一,许多成员是基于对学科的热爱和主持人的信任而志愿加入工作室,并曾为主持人遴选过,因此区域名师工作室(站)在成员组成上更易突破校级拓展到区级、市级,甚至到省级人才的选择上。最后,基于区域教育发展的名师工作室(站)在对技术的选择上,更能得到区域教育行政部门的支持。如对导师的选择、对外活动、研修交流以及活动场地上,都能得到来自教育行政部门的有力支持。

主持人的带领。主持人的专业水平和能力往往决定着工作室的发展与方向。区域名师工作室(站)在对主持人的选择上更注重名师效应,这些主持人都有其独特的教育理念。以嘉兴“名师工程”建立的区域名师工作室(站)为例,主持人都是嘉兴教育学院的教研员。这些教研员在嘉兴地区甚至在浙江省内都有独特的影响力,尤其是在教学研究上能指导各工作室中名师的教学和科研的发展。此外,这些主持人对自己的学科和教育有着很高的热情,经常组织各种活动以更好地推动各工作室成员专业化发展。

成员双向选择。在区域名师工作室(站)中,每个工作室成员都有双向选择的权利。这里的双向选择是指成员自身有选择是否加入工作室,以及加入哪个工作室的权利;而主持人也可在报名的成员中遴选自己满意的或者邀请优秀教师加入,以推动工作室的活动和科研顺利进行。从另一个层面讲,工作室主持人的选择权更为自由,可以基于工作室的理念和文化吸引一批有志青年,助推工作室发展。如嘉兴教育学院的名师工作室则根据名师人数,一般以十几人为一个工作室确定学科工作室。由于这些名师许多都有自己的工作室,或者已参与到省级学科工作室中,因此在遴选上学院主要以学科为主,鼓励各名师参与其中。成员的双向选择从另一个角度保障了工作室的人才质量。

导师优化遴选。相较于一般的名师工作室,区域名师工作室(站)在对导师的选择上更为严谨,常伴随教育行政的决策。一个名师工作室或许只有一名导师,但区域名师工作室(站)有一个导师团,集聚了学科的精英。因此,在对区域名师工作室(站)导师的确定上,区县教育局会有优化遴选。如嘉兴教育学院的名师工作室主持人都是省级学科专家或科研技术人员。在遴选时,学院通过收集相关信息反复论证以确定导师对象;然后通过邀请讲座的形式,以征求是否愿意配合主持人承接工作室的相关责任与义务。当然,有些地区的名师工作室(站)在导师的选择上更开放,并不明确导师对象,而是在活动中邀请相关专家进行点评、讲座,以形成导师群的效应。

名师工作室发挥着“成就他人,成就自我”的作用。随着其在教育领域中地位的提升与发展,区域的教师培训、教研工作,尤其是相关教育行政部门也逐渐关注并融入其中,名师工作室承载区域教育发展的意义更加重大。区域名师工作室(站)集聚、融合各名师工作室,以拓展区域教育发展的多样化,是未来教师集群成长的新增长点。(沈笑英)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