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第二届“黄炎培杯”中华职业教育非遗创新大赛中,金华东阳职教中心选送的作品古建营造《倒影灯》、锡艺《四方梅壶》和面塑《小憩》分别荣获一、二、三等奖,《大师引领,深入推进“1+N”学徒模式培养非遗传承人》获得非遗教学成果奖三等奖。
据悉,本次大赛由中华职业教育社主办,于11月15日至17日在重庆市女子职业高级中学举办,共有来自全国26个省市115所职业院校418个项目参加。大赛设置了作品奖、非遗教学成果奖、非遗特色院校奖等三个奖项,聚焦非物质文化遗产作品创新,延伸关注教育教学环节。
因布展需要时间,东阳职教中心选派教师提前2天到达活动现场,忙于制作展台,陈列作品。尽管前期做了规划和大量的准备工作,还是产生了很多意想不到的问题。“到达现场,我们才发现布展需要‘白手起家’。”木作教师王海武告诉记者,大家当即决定利用废木板制作展台,用废旧报纸来包装展台。在大家的齐心协力之下,展位布置简约大方,低调却不失庄重,吸引了众多参观者驻足观赏。
古建营造作品《倒影灯》是一盏由樟子松制作的半榫卯结构灯,由李伟芳设计制作。它展现了美轮美奂的建筑在水中形成的倒影,巧妙地把水上的真实与水中的虚幻紧密衔接。它所蕴含的虚实相生的哲理内涵让观赏者赞叹不已。“倒影灯通上电的效果才是最佳的。”该校古建营造社团指导教师朱伟军介绍说,在展览现场,他们自己动手解决了用电问题。
锡艺作品《四方梅壶》源自作者卢晓侃的匠心巧思,具有浓浓的文人情趣。木柄和木钮起到了很好的隔热作用,又增添了不同的材质,是一件兼具功能和审美的作品,是当代文人锡器的代表作。“得知作品入选之后,我们又对作品进行了多次完善细化,精心打磨。”锡艺社团指导教师程卫杰表示,大家很珍惜这次参赛与展示的机会。
面塑作品《小憩》是用面粉和面泥为原料塑造而成,表现的是一位古代身着华丽衣服的女子,悠闲地坐在一张圈椅上,看书、闻香,享受美好时光的场景,一只温顺可亲、喜庆祥和的小猫,咬着衣服的一角,正在嬉戏玩耍。
据作者陈临华介绍,该面塑作品所用的面团是三成糯米粉和七成面粉掺和而成的,并加入了适量的蜂蜜、甘油等,这样成品不容易腐裂。除了打造精致的人物,环境布置也很重要。圈椅、方几和底座由面塑社团指导教师邓玉荣设计完成。而方几上花瓶上的山水画,则是学生们用丙烯颜料画成的。
整件作品制作历时半年,每一个细节都经过再三推敲与打磨。“经过揉匀、调色,我们才可以制成各种彩色的面。”2020级幼师三班学生陈嘉怡说,作品中的人物的纽扣、衣襟、头饰和花朵的调色要求很高,要跟整体风格一致。
据悉,此次东阳职教中心还带了20多件东阳木雕作品、20多件木作作品、9件古建营造、4件锡艺作品、1件面塑作品参展。现场还安排了车旋红木笔,竹蜻蜓制作,鲁班锁、凳、桥拆装等木作体验。值得一提的是,现场有2件东阳木雕作品被观赏者购买,另外100多个竹蜻蜓也作为纪念品赠送,深受观赏者的喜爱。
“对非遗技艺进行传承与创新,必须适应现代人的审美和需求,兼顾它本身具有的形式美感,还应赋予它新的实用功能性。”东阳职教中心党总支书记、校长卢干说,将东阳的传统文化发扬光大,让更多的人能看到这些优秀的非遗作品,正是该校参加此次比赛的初衷。(张锦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