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相融共生”培养高质量卫生人才
时间:2020-11-23 来源:《中国青年报》

多年来,苏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创新实践高职卫生人才校院育人复合体办学模式,着眼于从体制机制上解决医教一体、产教融合培养人才的瓶颈问题,以口腔医学类和眼视光技术专业人才培养为试点,积极探索实践“校院育人复合体模式”。经10余年建设,获得了人才培养和临床服务共生发展的优异成绩。

这种“相融共生”,以实践性学习为主线、以产学研合作为途径的项目教学运行模式,融职业功能与教学功能于一体,使职业能力与教学能力得以实现同步开发、同步再现、同步受益,有利于培养出真正与职业岗位无缝对接的技术人才,为长三角区域健康社会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提供强有力支撑和保障。

校院育人复合 探索医教相长新体制

目前,卫生类高职院校大多没有隶属型附属医院而仅有教学协作关系的附属医院。由于院校和医疗机构的各自发展定位不同,难以建立真正以人才培养工作为中心的运行机制。全面推进医教协同,探索医教相长的新体制新机制,是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卫生人才培养体系的迫切要求。

多年前,苏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以口腔医学类专业和眼视光技术专业为试点,在建设发展专业同时,投资建设苏州市华夏口腔医院和苏州市眼视光医院,将其定位为学院隶属的承担人才培养和提供社会医疗服务双重使命的“校院育人复合体”,其核心是学校办学主体下,建设兼具普通职业院校和社会医疗机构功能特点的产教实体。

依托医生即是教师、医院即是课堂的师资优势和实训场地优势,做到理论和实践教学一体化、课堂和工作环境一体化、教师和医生一体化、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一体化。

校院组织架构复合,保障育人复合体模式运行条件。医院管理团队与学校专业建设团队一套班子、两块牌子。医院的院长、副院长即是对应院系专业负责人,医院各主要科室负责人即对应专业核心课程负责人。

学院打造了真正意义上具有双重身份的教学团队,构建双职称、双证书、双结构的双师型教学师资队伍。

多种形式增加行业新技术比重

苏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利用体制优势和资源优势,自顶层设计入手,建立学校和医院在资金、设备、师资、信息等方面的内生发展机制,使专业建设和临床服务共生发展,克服学校与教学协作型附属医院之间的“形合神散”的校企合作现状,解决了专业建设发展各要素,如师资、设备等“投入——逐渐落后——再投入——再逐渐落后”怪圈,形成了专业建设和临床服务相互促进、螺旋上升发展的良好格局。

借助校院育人复合体人才培养模式,形成学院口腔医学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特色之一,即具备一定口腔医学基础的口腔医学技术专业人才。开展口腔医学课程模块式整合教学,促进学生从固定的单学科预习、学习、复习模式转变为以系统和疾病为主导的相关知识的总结性学习。

此外,教学内容安排增加数字化义齿加工技术、种植义齿加工等行业新兴前沿技术,及时优化教学内容,紧跟行业发展。

眼视光技术专业植根于附属眼视光医院,依托服务型实训基地提升专业建设水平、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成为学院医教协同、校企合作的典型案例。为学院改革办学体制机制提供了有益的探索与实践,也吸引了省内外同行前来交流互访,先后接待来自省内外卫生职业教育领域的兄弟单位100余批次,扩大辐射面,发挥出了骨干示范效应。

培养高素质医学专业人才

近年来,苏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口腔系学生多次在全国口腔技能大赛中取得团体和个人大奖。口腔医学技术专业郑同学在2019年首届中国技能大赛全国卫生健康行业口腔修复体制作工职业技能竞赛中荣获学生组第一名,在第十七届“日进杯”全国口腔医学技能大赛中获一等奖。

眼视光技术专业学生在历届江苏省及全国验光配镜职业技能竞赛中均取得了优异成绩。获得了学生组验光团体一等奖、配镜团体三等奖、验光个人一等奖、二等奖。

每年,两所医院还承担了诸多社会服务功能。苏州市华夏口腔医院在姑苏区实施了8年的“儿童口腔幸福工程”,每年检查8000多名学生,医治牙齿数量超过1万颗,还定期进行口腔健康宣讲。

眼视光技术专业依托附属眼视光医院,在苏州地区眼科医疗卫生服务方面已经形成较大知名度,附属眼视光医院的公益医疗服务通过社区口碑相传,更在苏州地区产生了很好的影响力。

眼视光系师生联动,积极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学生利用暑假奔赴苏州各社区开展“三下乡”志愿服务,向居民宣传视力保健以及老年性白内障相关知识,运用专业知识给予居民用眼、护眼合理化建议。“爱心献环卫、呵护眼健康”,从姑苏区一路延伸到新区乃至张家港市,学生们前后共为800多位环卫工作者提供眼科检查服务。

多年来,苏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遵循高职卫生职业人才培养规律,积极推进培养卫生技术人才的改革创新。在江苏省内乃至全国开创了医教协同、院系合一的高职卫生类院校独特模式,为高素质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提供了经验和示范。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