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国际时装周、米兰时装周……对于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时尚中心主创团队来说,已不是遥不可及的梦想。自2018年开始,团队所设计的服饰连续两年入围国际大型时装周。
今年,学校的16位老师、40多名学生再出发,设计服装款式80余套。其中,宋锦、丝绸等材质、工艺手法的运用,让作品更添“苏州味”。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孙丽华说,近年来,学校秉承产教融合的职业教育理念,紧密对接产业链、创新链,在打造实用化、国际化的时装系列的同时,培养了契合市场需求与发展并具有国际视野的设计师,同时使得教师在产品商业化、创意落地化的教学模式中,提升专业能力,并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春风化雨,提高了学生的综合专业素质。
将现代创意巧妙融入国风
学校服装设计专业学生郑同学是00后,成为服装设计师是他的梦想。来校后经过一年学习,他参与了时尚中心项目设计,还成为项目第一小组负责人。
扎实的技能训练带给学生们的益处逐步显现。在优秀教师的指导下,学生的动手能力有了质的飞跃。从主题策划、设计服装、制衣一直到成衣,郑同学有了完整操作、体验整套工艺流程的机会。
多年来,学校坚持“文化导入、大师引领、项目贯穿”的原则,开展“工作室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实践。苏州工艺美院副校长刘珽说,学校的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是国家骨干院校重点建设专业,并入选了中国特色高水平专业群。学校服装设计专业的教学任务很多都是依托工作室开展的。“真实的工作任务、真实的项目开发,学生学习的内容就是将来成为职业设计师要从事的工作内容,这样可以让他们更好地提高专业技能”。
在老师们“手把手”指导下,郑同学实践操作能力加强了。团队成员以“传统文化的当代表达”“中国文化的国际表达”为出发点,借鉴先进国际时装设计理念,从姑苏水乡、桃花坞木刻年画、宋锦、乱针绣中汲取灵感,将现代创意巧妙地融入国风中,作品获得一致好评。
中西文化碰撞培养文化交流使者
“台梓”是荷兰男孩的中文名字,名字是根据外文名字音译而成。来中国两年,台梓学习服装设计知识同时,还努力学习汉语。如今他的汉语水平可以做到日常交流,他渐渐喜欢上中国文化。学校专门邀请了江苏省刺绣大师参与指导。台梓从来没有接触过刺绣,在看到乱针绣第四代传承人的绝活后,他深深迷恋上这东方的传统技艺。
此次时尚中心新一季服装开发也是苏绣与时尚生活的结合。刺绣丝线的色牢度成了刺绣服装、用品日常化的最大瓶颈。而刺绣大师自创的“高色牢度蚕丝线染色方法”的新型应用专利很好地解决了难题。
此次刺绣的应用主要是在面料上,是与烂花面料的结合,也是突破常规刺绣服装上独立纹样的形式。台梓被传统技艺的创新表达所散发的魅力深深吸引,表示一定要将这种优秀的技艺带回家乡。
2016年,周海云被学校聘为客座教授,教授“苏绣技艺”课程。课余时,周海云的“云帆苏绣艺术馆”也成为学习体验地。2017年,周海云与学校共同成立“苏绣与时尚生活研创中心”,着重于苏绣的生活化应用。如今,这里设计开发了一批广受好评的刺绣文创产品,并在拙政园、苏州博物馆等处销售。
学校时尚中心主任徐加娟说,中国传统文化在服装上的表现不是简单的盘扣、旗袍、传统纹样等符号式的表现,而是一种意蕴的流露。一同参加设计和制作的留学生深入接触中国传统的服饰工艺后,都深深喜欢上东方服饰文化。未来,他们将作为中外服饰文化交流的使者,为中西合璧带来更多惊喜。
产教深度融合出成效
从去年11月到今年7月份,80余套精美服饰凝聚着全体师生们的智慧和创意。其中最值得一提的作品还数《疏·影》系列。在指导教师的带领下,同学们取法宋诗中的“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一句,利用宋锦与古典的手工技艺融入现代服饰当中,简约自然、动静相宜,淋漓尽致地表达了宁静致远的意境。
近两年,学校服装设计学院与“MOUSE JI”品牌深度融合,成立SGM ART &MOUSE JI国际时尚中心。时尚中心以青年教师为主设计师,聘请知名服装行业领军人物吉平生先生担任艺术总监,和行业能工巧匠组建混编师资团队,带领学生共同设计研发实用化、国际化的时装系列产品。
自中心组建以来,学校积极响应国家地方文化复兴的发展策略,开展苏式文化承传创新设计,集不同专业、社会优质资源、产业特色,以当地文化、中国传统文化创新为已任,已两次完成由国内到国际的时尚发布飞跃:2018年,学校作品精彩亮相中国国际时装周,成为一个登上中国国际时装周的高职院校。2019年,学校第二季作品亮相米兰时装周,成为一个登上意大利米兰国际时装周官方日程的中国高校……
这些成绩是校企合作、产教深度融合的阶段性成果,是为推进艺术设计与中国文化协同发展,中国原创设计走向世界作出的一次积极尝试和探索。
苏州工艺美院副校长刘珽说,未来学校将把这些实践经验总结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模式,让其发扬光大,产生更大的影响力,惠及更多师生。“在实践基础上还要有理论层面的提高,实现从理论到实践再到理论,一种不断的螺旋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