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如何“带火”县域经济
时间:2020-09-25 来源:《浙江教育报》

聚焦2020职业教育与县域经济社会发展论坛

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前“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格局下,县域经济成为推动国内大循环的一个重要因子和着力点。职业教育作为最贴近产业、地方经济的教育类型,与县域经济水乳交融。新时期,职业教育如何担当新使命、实现新作为?

面对这一时代命题,近日,由浙江省中华职业教育社主办、开化县委县政府承办的2020职业教育与县域经济社会发展论坛在开化举行。职教专家、职校校长、企业家代表等230余名嘉宾齐聚一堂,共同探讨新时代职业教育如何赋能县域经济。

乡村振兴,县域职业教育要当“主角”

郡县治,天下安。我国以县级为主的小城市占城市总量的85%,生活着约10.27亿人口,占全国总人口74%。在新的发展格局下,县域成为扩大内需、增加就业、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领域。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乡村振兴战略,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指出要发展壮大县域经济。

然而,一个现实的困境是,随着城镇化的推进,我国农村发生了历史性变化,一些地区出现“空巢化”“老龄化”现象。广袤的乡土,如何激活发展基因,真正走向共同富裕?

擘画的美好图景变成生动现实,需要人力资源的有力支撑。“随着我国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要利用好职业教育资源,吸引、发掘、培养和使用人才,更好地为县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使县域职业教育成为乡村振兴的‘主角’。”论坛中,与会嘉宾发出共同的声音。

“乡村振兴是发展县域经济的着力点,也是职业教育服务县域经济的切入点,农业机械化、农村电子商务、乡愁产业、美丽乡村建设等都对地方人才培养提出了新要求,职业院校应做乡村振兴的‘拓荒者’,激活人才‘一池春水’。”北京师范大学珠海校区特聘教授、杭州钱江特聘专家杨农说。

“职业教育的基础在县域,比较优势也在县域,职业教育要实现改革发展,县域是重要的突破口。”中华职业教育社党组成员、《教育与职业》杂志社社长刘华说道,“浙江作为‘三地一窗口’,大力发展职业教育。近年来,浙江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率在97%以上,中职就业率在92%以上,全省372所职业院校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持和服务支撑。”

省政协副主席、省职教社主任陈小平对此深表认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关键在人,县域职业教育在乡村振兴中大有可为。职业教育可以通过全日制教育培养各类应用型人才,也可以借助资源优势开展职业培训,为县域经济发展提供有针对性的技术技能人才。”

陈小平认为,县域职业教育要发挥智库功能,围绕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积极建言献策,参与县域发展战略、产业规划以及相关政策的制定;发挥引资引智平台功能,通过培养技术技能人才,和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合作等,产生人才集聚效应,形成人才高地,为县域招商引资提供平台。

扎根地方,职业教育要与县域经济同频共振

距离开化县城不远的根缘特色小镇如今已成为开化生态旅游的引爆点,每年有近200万国内外游客慕名而来,一大批根雕工匠和关联企业在小镇落户,年产值超15亿元。走进小镇的创作厂房,几名职校生正在一丝不苟地雕刻作品。“完成一个小根雕作品,需要3天左右时间,而想要学成出师,至少需要跟着师傅学习5年以上。”一位学生这样说道。

开化县人民政府副县长齐正兰介绍,小镇已形成一套完整的人才培养机制。开化县唯一的中职学校——开化县职业教育中心专门开出根艺专业,通过现代学徒制的人才培养模式,为小镇源源不断地输送人才。“职业教育要服务区域发展,一定要跳出教育看教育,紧紧跟上产业发展步伐,随着经济方式的转变而‘动’,跟着产业的调整升级而‘走’,围绕企业技能人才需求而‘转’。”

此次论坛活动的一项重要议程是参观考察职业教育实训基地——根缘小镇。职业教育与县域经济如何共生共存?开化职业教育用行动给出了答案,也给与会嘉宾提供了思路。

“最好的教室在企业,最好的实训在车间,最好的教师是师傅。”陈小平说道,“职业教育与县域经济具有天然的紧密联系,职业教育要把准县域经济脉动,与县域特色产业、支柱产业深度融合,优化县域职业教育布局,为县域发展提供数量足、质量优的技能型人才队伍。”

论坛中,永康市职业技术学校校长王钟宝分享了学校在服务县域经济中的办学经验。在永康经济从“小五金”向“大五金”转变、从“浪潮经济”向“总部经济”转型的区域环境下,当地企业迫切希望招到能操作、能设计、能创新、能协作的高技能人才。身处其中的永康职技校敏锐地察觉到这一市场需求,开始为企业量身定制“永康技工”。学校主动对接企业转型升级新需求,与35家规模以上五金企业在基地建设、人才定制、技术研发等方面签订深度合作协议,统筹“产学研”,打造“共同体”。在王钟宝看来,职业院校只有抓住时代机遇,探索一条与产业同频共振之路,才能真正赋能县域经济。

宁波市职业教育学会会长沈剑光尤其指出,县域经济与职业教育的融合程度可以重点考量几个维度,如毕业生的本地就业率和创业率,职业院校的专业设置和地方产业的匹配度,校企合作中企业对职业院校的满意度等。

面向未来,打造县域职教的现代化样本

“不能用30年前的专业教学方案,培养10年后的技术技能人才。”浙江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方展画的一席话使得与会嘉宾陷入了沉思。他呼吁,职业院校要发起一场“破墙运动”,实现“自我革命”,生产方式的智能化和产业形态的数字化,迫切要求职业院校基于“智能化”的背景重新设计专业的课程结构,根据“机器换人”的新情况、新要求重新厘定专业核心技能。

未来的职业教育如何引领县域产业变革?论坛中,浙江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哈佛大学访问学者黄先海提供了另一条思路。他指出,在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下,浙江县域要走合理分工、优化发展的路子,积极打造优势产业,创造要素和环境优势,培育资源配置能力优势。

区域的联动发展,无疑对县域职业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杨农指出,随着“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县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产业发展机遇。县域职业教育在强调类型的同时要走出类型,以“走亲戚”的合作伙伴关系和城市职业院校、高职院校、规模企业联手,实现资源互通。

而这也是此次论坛要达成的共识。当天的论坛还有一项重要议程,就是举行结对帮扶及中高职合作签约仪式。浙江金融职业学院、浙江旅游职业学院、杭州市中策职业学校分别与开化县职业教育中心签订合作协议。同时,论坛倡议:各级党委政府、行业企业、职业院校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提升新时代职业教育现代化水平,推动职业教育与县域经济发展深度融合、共生共荣,积极助力我省“重要窗口”建设。(胡梦甜)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