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师范大学网络继续教育学院探索提升工程2.0整校推进模式
2019年3月,教育部印发《关于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到2022年,构建以校为本、基于课堂、应用驱动、注重创新、精准测评的教师信息素养发展新机制,通过示范项目带动各地开展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基本实现“校长信息化领导力、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培训团队信息化指导能力显著提升,全面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创新发展”的“三提升一全面”的总体发展目标。
根据教育部《意见》、《浙江省教育信息化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精神,浙江省于2019年10月遴选17所中小学校作为试点校,启动浙江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以下简称提升工程2.0)试点工作。
提升工程2.0试点于今年8月底结束,在整个过程中,各试点学校依据整校推进方案,结合自身学校特色,将提升工程2.0做出了亮点与创新点。
何艳是舟山第二小学北校区的一位数学教师,2019年秋听说学校入选了 提升工程2.0,虽有些好奇,但也猜测是否又是“专家讲、学员听”的老一套。随着研修的推进,她的疑虑消散了。在近一年的研修中,她除了听过理论讲座、参与过技术集训,还参加过课例评议、教学竞赛,在网络上和同伴PK,并与专家直面交流教学中的技术处理问题,可谓“十八般武艺”样样没有落下。
研修主题:紧密围绕学校需求
舟山二小北校区于2018年秋建校,当时全校仅有30名教师,其中7名为刚入编的新教师。“除了看书、写心得,就是偶尔组织评课,教研活动形式单一,教研意识日渐淡薄。”副校长范燕飞说。2019年秋天,学校入选提升工程2.0试点校,激发起教师们革新的动力。
有别于以往的培训,以浙江师范大学网络继续教育学院作为独家承办单位的提升工程2.0试点,采用的是紧密围绕学校需求确定个性研修规划,将网络研修、专家指导和校本实践相结合的整校推进模式。针对今年上半年疫情带来的新需求,舟山二小北校区将突破点定为微课制作。
“提升工程2.0的目标是服务学校教育信息化发展,为此学院组织专家对各试点学校实地调研,根据各校教育信息化发展现状与规划,研制整校推进方案,确定研修主题与考核方案。”浙江省教师教育质量监控中心、浙江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实施指导办公室副主任徐建华说。
现如今,依托提升工程2.0,舟山二小北校区12名教师主讲的网络同步课程在之江汇教育广场顺利开课、结课,其中不少课程的点击量都超2000次。“实现了人人能做微课,人人都做优质微课的目标。”说到这个明显的变化,范燕飞颇为欣喜。
此外,浙师大团队也对中小学校在试点过程中的突发需求作出了及时响应。同为试点的玉环市环山小学也根据自身需求,量身定制“研修菜单”。今年疫情期间,学校立足教育教学需求决定增设线上教学为研修主题。为此,培训团队与校长林艳牵头召开了各个层面的会议,捕捉来自一线的困难与问题,及时对推进方案进行调整,制订线上教学云培训的计划,包括视频会议、网络直播、微课制作、家校作业本使用等。“通过‘线上引领—下水实践—同伴互助—改进提升’的研修方式,学而有效,应对了疫情的冲击。”林艳说。
研修形式:助力教师常态应用
“学校要求我们将研修中的每个主题都应用在日常教学中,并鼓励我们将资源、教学案例和反思发布在之江汇教师空间,还会定期统计数据,挂钩年度考核。这倒逼大家提升信息化素养。压力是有的,但也让大家真正用起了技术。”试点单位湖州市湖师附小教育集团张老师说。
开通教师空间、建学科共同体,是湖师附小以“学科统筹、整体推进”为思路,将提升工程2.0融入教师教学生活的一个尝试。校长宗奎林认为,信息技术与教育的深层次融合,以技术撬动课堂教学变革的关键是将研修所得转化为日常教育教学行为,为教学增效。因此,常态化的应用是关键。
在领导班子的推动下,学校把教师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纳入对教师的年度考核、专业发展和教学水平考评,营造常态应用的氛围。
随着教师信息素养整体提升,湖师附小也涌现出了一批“中坚力量”。顾利荣、仰振华等老师的教师空间以学科资源建设和教师专业发展为核心,搜集并整理了大量本学科优秀的教学设计、案例、反思等,主动开展在线教研活动,形成了基于教师空间的学科共同体。“据初步统计,招收网络学员近千人。”湖师附小信息技术教师吴秋红说。
这场发生在湖师附小的变革是提升工程2.0的一个缩影,这样的案例在全省还有很多。各所试点学校紧紧抓住试点契机,立足应用、靶向学习、整校推进、全员参与。
在徐建华看来,试点通过多维一体的方式打通了教师研修的“任督二脉”,推动了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常态化运用,促进了教师信息化应用水平的提高。“教师既能通过网络研修进行自主学习,又能通过直播、讲座等形式与专家互动交流,同时能通过学校管理者组织的各项校本研修活动,如听评课、专题研讨、参加赛事等,边学习、边应用、边实践、边提升。”
研修指导:专家大伽成了私教
金华市南苑中学是此次试点中金华市本级唯一的学校。在该校项目启动会上,浙师大教授丁革建作为首席专家带来了《智慧教育的理解与行动》的讲座,但与通常“讲了就走”的方式不一样,他的团队从此就“留”在了南苑中学。研修过程中,教师们每每在技术应用中遇到困惑,总是可以得到丁教授团队的及时响应与援助。他们纷纷感慨在提升工程2.0中,往日需要仰视的专家成了私人教练。
嘉兴市实验小学的张晓萍校长最初是对这种“私教”模式存疑的,她觉得地域的距离会导致学校得不到及时指导。渐渐地,她放心了,因为在试点过程中指导专家团队通过驻校指导、视频会议等方式持续地保持着存在感,甚至在疫情严控期间,还专门驱车到校指导。“第一次感觉到专家融入我们团队的感觉,他们是亲和的同事,收获了满满的感动。”张晓萍说。
在大咖们的精准指导下,全省试点学校的研修都实实在在地进行着。专家们这种贴心的结对指导方式也增进了教师们对提升工程2.0甚至是信息技术教育应用的认同。近一年的时间里,教师们从“应付了事”到“全心投入”,转变不可谓不大。
“我们在试点中实行这种长时跟踪、持续关注的首席专家制结对指导方式,就是要提醒老师们不是一个人在战斗,而是有一个专业团队给他们保驾护航。”提升工程2.0试点项目总负责人、浙师大教授阮高峰这样说。
管理服务:有数据更加有温度
在试点期间,宗奎林养成了一个习惯,每天都会登录研修平台的后台看看。在这里不仅列出了全校的研修主题、研修进度,也可以查阅每一位教师的每项研修数据,图表简洁,信息一目了然,宗奎林称它是“数字大脑”。
这是浙师大网络继续教育学院针对提升工程2.0专门开发的管理仪表盘,它采集分析了教师研修过程中的关键数据,并以图表的形式呈现。正是得益于这一管理服务的支持,17所学校虽然研修主题与路径各有差异,但研修管理依然可以做到井井有条。
但在试点专家团队眼里,仪表盘除了提升管理效率之外,还有一项重要功能就是提供个别指导。这种全程、全员的数据采集使得专家们更容易辨析出偏离研修计划的学员,并提供一对一的个性化支持。“数据不是冰冷的,我们需要从这一串串数字中还原出鲜活的人,给予他们有温度的支持。”培训管理服务团队负责人许鲲说。
收集数据,善用数据,分析出数据背后的“故事”,进而用于指导实践,这种兼具效率与温度的培训管理模式是提升工程2.0试点项目取得成效的保障。正如林艳所说:“技术,最终是为教学服务的。一技在身,笑迎未来!”。(俞寅琳 张敏 陈丝雨 吴丽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