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暑假实践中读好“无字之书”
时间:2020-08-13 来源:《浙江工人日报》

这个暑假,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通过“线上+线下”的方式,组织7000多名学生开展了以“小我融入大我,青春献给祖国”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他们遵循就近就便原则,走进企业、社区、农村和博物馆,化身调研员、宣讲员、试听员……

收获课堂之外的知识

在易豹网络科技公司,公司副总裁徐石良向浙江工商职院“甬立潮头”小分队介绍,“运用人工智能、大数据、智能识别等技术实现数据互联互通,报关字段智能生成,革命性地提高报关效率和质量。疫情期间我们利用互联网技术实现网上办公,业务量与同期相比增长了167%……”

“数据实时更新、线上线下同步,人工智能已经成为我们生活和工作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站在易豹网络科技公司全球运营总部的大屏幕前,浙江工商职院大二学生金智洋不禁感叹。

“宁波全市3条轨道交通,约465条公交线路实现扫码支付车费,‘一车一码’不仅给居民带来了出行便利,同时在疫情防控期间大大减少了接触式传染。”“甬·心”小分队的同学则在调研日记中这样写道。

连日来,“甬立潮头”和“甬·心”这两支小分队分别走进民营企业,用青年的视角探究疫情前后甬城行业发展及互联网技术应用状况,“收获了许多平时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

“薪火”小分队15位同学则走进宁波市海曙区龙观乡展开了社会调研,通过实地采访村民、开展问卷调查等方式了解村民们对“乡村振兴”的感受。

“什么是‘乡村振兴’?村民们自豪的话语和幸福的笑脸是最好的答案。”一位队员在调研日记中写道。

助力文明城市建设

李佳薇等6位同学均来自台州临海,他们组成“青青桑梓园”小分队,分组来到商业区中心当起了宣讲员。

“一开始还有点不好意思,慢慢地就自信大方了。”李佳薇笑着说。他们先后转战公园和商场,向市民们发放宣传单并讲解垃圾分类的相关知识,还像变魔术似的拿出4种颜色的小垃圾桶道具,邀请带孩子的家长一起到树荫下参与垃圾分类小游戏。

回家乡化身垃圾分类知识宣讲员的还有“夏日禾苗”小分队,队员们精心制作了PPT,让小朋友们更直观详细地了解和学习,“我们想把环保理念像种子一样撒到小朋友幼小的心田里,通过小手拉大手的方式,推进家乡文明城市建设。”

寻访匠人匠心

在浙江省非遗传承基地古林镇仲一村,“席迹传承”小分队拜访了手工草席制作者,亲眼目睹了草席在他们手中一点一点纵横交错、编织诞生的过程。

“从一根蔺草到一张草席,凝结了千年的文化和质朴的匠心。”队员童瑜潇由衷感叹。

在走访草编博物馆和黄古林工艺品有限公司后,一场主题为“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融合与冲突”的讨论在队员间进行得热火朝天。大家认为,把传统草席编织引入智能产业链是大势所趋,并决定通过“互联网+文创产品”等方式,讲好黄古林草编文化的故事,为非遗文化传承注入更多青年力量。

作为学校、地方、博物馆三方合作的慈溪市青瓷志愿服务共建联盟的志愿者,乡“慈”小队来到上林湖越窑博物馆,当起了博物馆新进讲解器的“试听员”。在认真试听后,同学们把发现的问题一一反馈给博物馆的杨老师,杨老师边听边记,不时点头露出赞许的笑容,称“这些意见很重要”。

走进上林湖青瓷文化传承园,采访园方负责人和老师傅……几天下来,队员们获益匪浅,约定要为探索越窑青瓷的传承路径做更多的实事。

“希望同学们利用暑假读好‘无字之书’,在知行合一的生动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浙江工商职院党委副书记俞位增如是说。(姚敏明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