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学校要想办出特色、要想赢得村民认可,就要开发出适合村民和产业发展需求的‘产品’。”浙江省宁波市奉化区江口街道成人学校校长丁毅斌说,“菊花就是我们看中并精心打磨的产品。”
“以菊为题、以花为业、以业兴村”,近年来江口成校充分挖掘地方资源,凭借坚韧的创新精神,为乡村振兴提供着全方位、多层次、精准化的技术服务。短短两年时间,就彻底改变了一个普通乡村——江口街道周村的命运。
周村以菊花为媒,打造出一个菊花特色产业,形成集“乡村休闲、赏花摄影、药材基地、培训基地、菊花租赁”为一体的综合性美丽和谐幸福的村庄。如今,这个村庄,当地人都称之为“最美菊花小村”。
为乡村发展寻找出路
周村是宁波市重要的“水乡农耕文化产业聚集区”。随着城镇化建设步伐的加快,近年来,农业特色不强、农村产业薄弱等问题严重阻碍了江口街道的农业发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创新农业产业方式,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成为江口成校服务乡村振兴必须突破的“关卡”。
经过实地考察、调研,结合街道“江南水乡、田园乡村、创意乡村、园圃村庄和园式村落”的工作目标,江口成校原校长王启平大胆提出“一花一产业、一花一村庄、一花一世界、一花一课程”的办学新思路。
为什么偏偏选择“菊花”做“文章”?王启平说,奉化的盆菊发展有市场空间,周村过半村民都愿意种植菊花;而且菊花的花期长、品种多、用途广,不仅能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还能美化环境、带领村民致富增收、促进乡村振兴。
2018年下半年,“菊花小村”建设项目正式启动。江口成校深入调研江口街道各行政村的人文、自然、农业产业、村庄特点,同时邀请成教专家、农科人员、园林团队、建筑专家等进行实地考察和论证,最终选择周村作为菊花产业发展的实验社区。
结合当地实际,项目团队编印了“关于江口街道发展‘菊花产业’项目的策划方案”,得到街道政府的高度重视,专门划拔40余万元专项资金支持这项“新兴产业”项目。
培育一种产业 服务一方百姓
新项目启动,必须有机制引领。项目组建立校社合作工作机制,制订村校合作协议,并出台周村“美丽庭院”“菊村特色贡献”等评比方案以及菊花认领种养协议。
为了让村民们“动起来”,项目组专门成立凡心志愿者、繁星志愿者、新翼志愿者等3支志愿者团队,以及专家指导团队、技术培训团队,定期入户宣传指导。同时,开发了《甬山菊韵》系列培训教材、读本等菊农培育培训学习资源,为广大村民提供第一手的学习资料。
“我们的培训因人而异,根据村民的水平、需求分别进行,这样他们才学得会、记得牢。”纸上得来终觉浅,项目组集约利用村口零散土地新建了18亩菊花试种基地,包括布置栽培12亩、育苗基地6亩,组建菊花技术专家团队实地进行试种和盆栽观赏菊花的技术培训。通过“理论讲解和现场培训、集中辅导和分散指导、线下教育和线上学习”相结合的方式,大大提高了村民的种植技能。
同时,“奉化区江口街道成人文化技术学校周村教学点”挂牌成立,助力美丽周村建设;建立“乡村振兴实践操作室”,村民可以在实践操作室制作各种工艺品,用于布置菊花园内景观。
“成校是一所没有围墙的学校,这就要求成校的教育工作者大胆创新,该出手时就出手,让社区居民有获得感,让农村变化看得见。”奉化教育局党委副书记任宏说。
菊花小村变了村貌赢了人心
又到一年菊花争艳的时节,周村村口的菊花园里,盘龙金丝、红楼佳人、紫燕翻飞等30余种菊花争相开放,充满野趣又不失美感。两年来,大家拧成一股绳,一起为村庄建设贡献力量,周村的村容村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昔日里杂草丛生的荒地,摇身一变成了远近闻名的百菊园;原本随意倾倒垃圾的地方,改造成了一个赏心悦目的小花园,还建起“陶渊明铜像”;村里大大小小30多处荒废地,处处景色怡人。通过对村庄房前屋后公共用地的改造,村子“乱、脏、污”的面貌得到彻底改变,创建8个区级美丽庭院,周村被评为AA级景区,打造了周村“产城结合”的样板。
改变的不仅是村容村貌,“赏花经济”正逐步推动着当地乡村旅游产业的发展。2019年11月,江口街道首届金秋菊文化旅游节在周村举行,菊花品种拍卖、菊花花艺展示、菊花美食、药膳互动品尝等现场体验活动,吸引了15万名游客前来观光赏菊,游客饱了眼福,村民鼓了荷包。
如今,周村拓展全域旅游资源,盛花期日均游客流量达2万人次以上,盆栽菊花销售3000盆左右,日销售额达2万元。游客的口碑效应让周村频频登上热搜,成了市民口中的“网红小村”。
江口街道党工委书记卓仲强表示,周村将继续深度发展菊花产业,力争打造一个“江南水乡、田园乡村、创意乡村、园圃村庄和园式村落”的全国样本。(陆和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