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如何发挥思政课“铸魂育人”的关键作用,如何激发思政课的课堂活力和时代魅力,这是创新思政课必须解决的问题。近年来,苏州市职业大学坚持立德树人,全面贯彻落实新时代思政课改革创新要求,依托苏州改革开放前沿的地域资源,摸索出一套“专业+思政”双主体项目化思政课改经验,多样化更新思政课的“打开方式”。
整合校内资源,双向互动融入
“很开心得到这份珍贵的礼物——新中国第一台汽车‘解放牌’卡车车模,我一定会好好保管的。”第一次到学校汽车实训中心聆听三位老师同上一堂特殊的思政课,对于2018级模具设计与制造2班的李舟同学来说,既兴奋又与众不同。
苏职大依托校内汽车实训中心,推动机电工程学院汽车专业教师与思政教师共同研究开设“人类关怀与家国情怀——中国‘汽车人’的精神解读”公开课,通过参观、体验、讲解等,引导学生“重学识”“树匠心”“育情怀”,做新时代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非常有幸与汽车专业的两位老师合作备课、授课,他们的经验,帮我打开了视野,让我走出‘自己备课、自己授课、自己评估’的‘以我为主’教学模式,主动与所教班级的专业课老师开展深度合作,在教学内容与形式上进行有益的尝试,打造既有专业特色又有思政内涵的新型课堂。”有多次合作开课经验的思政部博士黄丹说。
近两年来,苏职大通过双向融入模式,在校园内进行了丰富的探索和实践,“金牌”思政课推广开来,处处开花,逐步开设了“创新是强国兴业的灵魂”“坚定文化自信——吴文化传承与创新”等精品思政课。此外,学校还组成“专业+思政”双主体项目化研究团队,共同研究开发课程,既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又彰显合体后“有趣的思想”,实现“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有机统一。
融合校企资源,联袂打造精品
2019年12月3日,计算机工程学院的新生们迎来了一堂趣味横生的思政公开课。由苏职大思政部博士张贺与苏州科茵斯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苏州市职业大学博众凡赛斯自动化学院院长蔡志敏一起讲授关于《新时代下的“机器与人”》,引发了价值追问。现场有130多名师生参加,雷鸣般的掌声接连响起。
聆听完公开课之后,2019级计算机应用技术2班的学生们心潮澎湃,“这次经历是在同一课堂有两位老师授课,授课内容中也有很多切合实际的例子,通俗易懂,令我受益匪浅。”学生王若岚说。
“上一堂这样的思政课肯定要比平时备课付出更多,不仅要系统梳理相关理论,还要放在新时代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大背景下,善于借用‘企业家思维’,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才能让学生真切感受到生产力发展带来的最新变化,肩负起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这样,课堂的效果也就达到了。”张贺表示。
这样的高水平思政“金课”,在苏职大已积累20讲,是该校思政课改革创新的一个缩影。目前,苏职大已与400多家企业确立了校企合作关系,与企业、行业协会等共建企业(行业)学院19个。学校借助雄厚的校企合作力量,积极组织师生走进企业、到生产一线观摩体验,推动思政教育与产业大咖、企业CEO、人力资源经理、国家级技能大师同上一堂课,让学生感受苏州改革开放的新成果和新知识的魅力。
共享校地资源,提升育人效力
“实地欣赏,趁热打铁。边参观边学习让本来有些枯燥的知识点,轻松地在我脑海中跳跃,拓宽了我的眼界。”走出苏州丝绸博物馆的思政课堂,2019级学前教育1班的何萱掩饰不住内心的激动。
这堂特色鲜明的思政课,题为“丝缕流光,锦绣华章——蚕桑丝绸中的中国印记”,由思政教师与省级漳缎传承人共同主讲。发挥苏州丝绸博物馆“苏州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江苏省科普教育基地”的思政教育功能,挖掘宋锦和漳缎非遗传承中的思政元素,校地深度融合共同育人。
课程设计通过对一只蚕、一棵桑树、一根丝线、一台织机、一方锦绣、一条丝绸之路、一代代丝绸人的梳理,呈现出一条完整的中华丝绸文明的发展线索和脉络。在参观的基础上,采用思政教师和丝绸专家双主体授课形式,既有专业知识的深度介绍,又将专业的内容置于思政元素的解读和引领之下。
此外,苏职大还与苏州革命博物馆合作推出“真理的力量:让革命文物告诉你”,通过参观苏州解放70年历史展,解读解放苏州过程中的三个革命文物,聆听学生参与讲解文物背后的故事,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苏州革命博物馆宣教部主任时惜微表示,馆校深度合作,既充分发挥了红色资源的育人功能,又能引导大学生在博物馆的实境中感受革命精神。
近年来,苏职大积极推动馆校合作、校地合作,利用苏州“百馆之城”的地域文化资源优势,并将各种资源中的思政元素与思政课程叠加、深度融合。“从校内合作,到校企合作、校地合作,沿着‘专业+思政’双主体项目化思政课改的脉络,我们学校的思政课一定会走向更广阔的天地。”苏州市职业大学党委书记钮雪林说。(苏雁)